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南京大學張異賓教授應邀來我院做學術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9-30

本網訊(通訊員 史若錦)9月29日下午,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張異賓應邀在beat365体育官网做題為“偉大的墜落:困在曆史中的晚年盧卡奇”的學術報告。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主持,校内外近百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張老師概述了此次講座的主旨,認為盧卡奇晚年的重要著作《社會存在本體論》對于其整個學術生涯而言是一種“偉大的墜落”,并介紹了他拜訪盧卡奇故居的經曆。

接着,張老師回顧了盧卡奇的思想發展史。他把盧卡奇的學術生涯劃分為四個階段,認為這四個階段并不是緊密聯系的,而是表現為毫無征兆的斷裂。第一個階段在青年時期,盧卡奇采用的是西方資産階級話語,其思想核心是浪漫主義的美學和藝術學;第二個階段是1918-1923年間,盧卡奇急劇“左”轉,寫下了著名的《曆史與階級意識》,走向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時期盧卡奇主要受到了狄爾泰的曆史觀、馬克思韋伯的工具理性思想以及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已經不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第三階段是1933-1945年間,盧卡奇受到了斯大林教條主義意識形态的影響,盡管他一直在抗拒意識形态,但是以失敗告終;第四階段是盧卡奇從1945年戰後回到匈牙利直至去世,這一時期他帶出了一批著名的學生,産生了重要的貢獻,還寫出了《社會存在本體論》。張老師認為,《社會存在本體論》這部著作是盧卡奇思想的絕唱,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斯大林教條主義的控制,卻困在形而上學的舊構架中。

最後,張老師着重論述了《社會存在本體論》是盧卡奇的“偉大的墜落”的原因。在方法論上,張老師認為盧卡奇對黑格爾和馬克思做了大量文獻學的研究,這種文獻學的研究成為他寫出《社會存在本體論》的文本理論基礎。張老師肯定了這種方法的重要意義,認為盧卡奇第一次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采用了文獻細讀法。在理論觀點上,張老師指出,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的前提是對馬克思思想的誤判,這一體系是自相矛盾的,是雙重本體論的大雜燴,所以,《社會存在本體論》是一部失敗之作。

本次講座座無虛席,甚至有學生站在走道上聆聽,在互動交流環節,師生們也踴躍提問,張老師就現場師生提出的“資本主義是否還會沒落?”“如何看待晚期阿爾都塞?”“如何進行文獻閱讀?”“《社會存在本體論》對我們研究馬克思有什麼價值?”“如何理解馬克思的拜物教的理論?”等問題,進行了耐心細緻地回答。現場學術氛圍濃厚,師生們收獲頗豐。

講座結束後,李佃來院長對張異賓教授的精彩學術報告進行了評論和總結,同時也對張異賓教授表示了衷心感謝。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