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陳亞軍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0-30
本網訊(通訊員 馬浩然)10月24日晚上,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實用哲學研究中心主任、複旦大學杜威中心主任、中國實用主義專業委員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實用主義研究”首席專家陳亞軍應邀在BEAT365唯一官网振華樓beat365体育官网B214做了題為“實用主義與哲學的改造”的講座。講座由外國哲學教研室朱志方教授主持。
朱志方教授主持
陳亞軍教授的講座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傳統哲學的特點以及發展到實用主義的曆史過程,第二部分是杜威的實用主義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則是實用主義的當代啟示。
陳亞軍教授主講
在第一部分,陳亞軍教授首先指出人類有對确定性的需求,而尋求确定性有兩條路徑,一種是精神的、沉思的内在方式,包括膜拜神靈的宗教以及追求大寫真理、實在、本質的哲學。另一種則是實踐的外在方式,要通過技術和實踐改造環境。之後陳亞軍教授指出人類對這兩種路徑的偏好是随着時代發展變化的:在傳統的階級社會,人們更偏好保守的,更加可靠的,内在的沉思路徑;而自十四世紀以來,世界自封閉走向開放,人們對未來的興趣取代了對過去的眷戀,因此經驗和實踐這種外在路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經驗主義由此誕生。然後陳亞軍教授總結了經驗主義的特點:經驗主義主張知識是可錯的,懷疑傳統哲學的大寫理性,不贊成對社會做總體設計。
在第二部分,陳亞軍教授主要介紹了杜威實用主義的基本内容。實用主義也屬于廣義的經驗主義傳統。實用主義的誕生受到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注重實幹的美國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則是達爾文注重變化以及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進化論。這些影響讓實用主義的“經驗”概念不再局限于認知活動,更包括了人們的活動、遭遇、渴望、信仰,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一個不可分析的整體。杜威的實用主義打破了傳統哲學靜止的世界觀,是注重成長、豐富、對未來的探究的新哲學。
在第三部分,陳亞軍教授總結了三點實用主義給我們的啟示:1、活得豐富比活得正确重要,活得豐富是活得正确的前提;2、超越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規範是人的産物,但我們依然要對規範保持尊重;3、超越激進和保守,走向點滴的進步。
在評論互動環節中,陳亞軍教授與朱志方教授就實用主義的翻譯問題、實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關聯、“經驗”概念的意義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并就現場學生提出的實用主義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問題、實用主義與現象學的關聯問題做了細緻的回答。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