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德國哲學講壇】德國哈勒-維滕貝格大學克勒梅教授主講“康德哲學中理性對自由的優先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1-06
本網訊(通訊員陳宇凡)11月1日下午,應beat365体育官网楊雲飛教授邀請,德國康德學會主席會成員、《康德研究》(Kant-Studien)主編、哈勒-維滕貝格大學啟蒙哲學-沃爾夫學會主席、哲學史講席教授海納·F·克勒梅(Heiner F Klemme)做客“珞珈德國哲學講壇”第16講暨“紀念康德誕辰300周年特别講座:中德哲學家論康德(上)”,在beat365体育官网振華樓B214作了題為“康德哲學中理性對自由的優先性”的講座。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楊雲飛教授主持,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袁輝副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王詠詩副教授參與對談,來自校内外的6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在講座的開始,克勒梅教授對講座的問題域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在康德的不同文本中,“至善”(the highest good)概念有多種不同的指涉,其中,“理性”和“自由”兩種指涉之間存在緊張關系。保羅·蓋耶爾(Paul Guyer)主張一種“自由第一性立場”(Freedom-First Position),認為隻有自由具有内在的、無條件的價值,而理性隻是促進自由最大化的手段。克勒梅教授則持相反觀點,認為在二者中,理性具有優先地位。
為了厘清這一争論的思想背景,克勒梅教授對比了康德與沃爾夫對理性與自由關系的看法。第一,康德認為意志并不必然跟随理性,沃爾夫則認為意志必然由理性規定。第二,康德認為意志可以遵循自由或自然兩種法則,而沃爾夫隻承認前者。第三,康德認為低級與高級欲求能力之間存在根本差異,而沃爾夫認為意志可以通過不斷獲取善的知識而漸進地改善。第四,康德認為自由沒有程度的區分,而沃爾夫承認這種區分。
在這一背景下,克勒梅教授對“自由第一性立場”提出了三點質疑。第一,該立場将理性指導經驗目的的實現看作提升自由程度的手段,從而更加接近沃爾夫哲學,而非康德哲學。第二,該立場的核心文本證據并沒有明确支持“自由第一性”,而是也可以作相反的解讀。第三,“自由第一性立場”要求康德在不援引理性的情況下證明自由具有最高價值,但在康德公開發表的著作中,自由的價值總是在與理性的關聯中被提及。
基于這些批評,克勒梅教授認為,自由的價值需要在其與理性的關聯中得到考量。他援引《道德形而上學奠基》來支持這一點。首先,人類的最高尊嚴并不在于自由本身,而是在于自由的自身立法。沒有理性的法則,自由将不會成為“敬重”(respect)的對象。其次,自由是純粹理性的一個實踐的理念,沒有理性對于機械自然的純粹自發性,該理念本身将是不可能的。從這一角度看,正是我們的理性使我們獲得自由,因為它使我們能夠以一種不能僅僅歸結為自然的方式看待事物。
随後,克勒梅教授解釋了理性作為“塵世的至善”(the highest good on Earth)的内涵。他指出,理性的最高價值首先在于其“真理的最終試金石”地位。作為“自身思考”的準則,理性是真理的消極标準,是消除迷信與狂熱的手段。其次,理性的最高價值體現于作為塵世的理性存在者的人的價值。在“自身思考”的準則之下,人們通過使用理性來保存自身,逐步脫離咎由自取的受監護狀态,實現應然的理性狀态。人類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實現就是理性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實現。
克勒梅教授進一步指出,理性價值的實現需要“思想自由”的保障。沒有思想的自由,理性就不能用自身的法則進行自我規定。在這一視角下,善良意志的實現也以“思想自由”為前提。
講座的最後,克勒梅教授澄清了其解讀中的兩個問題:思想自由本身是否有其法則?思想自由是否擁有最高價值?對于第一個問題,他認為,思想自由不能通過自然或自由的法則來得到解釋,而隻是表達思想沒有受到外在的強制阻礙的事實。對于第二個問題,他指出,思想自由比選擇的自由更有價值,但由于缺乏法則的約束,思想的形成和維持也有可能失敗。因此,康德對最高善的最終回答可能在于,它是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為了保持其理性存在的一切理性活動的總和。
在評議環節,袁輝副教授就“理性如何通達先驗自由的規定性”和“思想自由是否指向思想自律”等問題與克勒梅教授進行了交流;王詠詩副教授則就“至善在何種意義上是至高的”以及“無限制的自由思考是否具有認知規範”等問題闡發了見解。
在自由讨論環節,克勒梅教授與曾曉平教授、賀念副教授、劉任翔副教授以及劉浚哲同學等師生就“理性與自由關系的層次”、“思想自由的理論與實踐向度”、“人類尊嚴的基礎”、“優先性的内涵”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講座結束之際,楊雲飛教授對克勒梅教授的精彩講座表示感謝,整場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攝影:廖舒婷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