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産力與新型生産關系的哲學基礎”學術研讨會在我院順利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2-19
本網訊(通訊員 覃穎琪)2024年12月13日至15日,“新質生産力與新型生産關系的哲學基礎”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体育官网舉行。此次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和湖北省哲學學會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财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機構的7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會議。
12月14日上午的開幕式上,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湖北省哲學學會會長汪信硯和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李志教授為大會緻辭。汪信硯教授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近年的良好發展勢頭,期待會議圍繞着“新質生産力”主題産出高水平成果。李志教授簡要介紹了beat365体育官网的曆史沿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優良傳統,闡明了會議的重要意義,期待會議能在不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湧現新火花。
本次研讨會總共分為四場報告會、兩個分會場以及面向研究生的新銳論壇。
在第一場報告會上,上海師範大學何雲峰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崔曉靜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黃志軍教授和旭川化學(蘇州)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洪鈞分别從現代勞動發展、财稅法保障、觀念因素和企業家精神四個角度對新質生産力進行探讨。何雲峰教授認為,新質生産力雖然促進了勞動高階化,但是也造成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崔曉靜教授認為,稅法具有資源配置的功能,建構适應新質生産力需求的稅法,能夠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黃志軍教授從一般的生産力概念出發,指出生産力不僅包括物質生産力,還包括精神生産力,認為新質生産力的主要動力就在于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的實現在于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在于人才的智力、想象力等觀念要素的發揮。孫洪鈞探讨了企業家精神與新質生産力、新型生産關系的現實結合,介紹了經濟生産信息化、數字化對企業管理的影響,讨論了工人在企業中的地位問題。評論人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顔岩教授認為,四位專家的報告極具創新性與啟發性,為新質生産力的讨論注入了活力。
在第二場報告會上,BEAT365唯一官网何萍教授、蘇州大學桑明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楊洪源研究員、塔裡木大學吳昕炜教授和安徽财經大學王程教授作大會發言。何萍教授從馬克思的生産概念出發,闡述了新質生産力的哲學基礎,認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是資本運動的産物,當前中國面臨着社會轉型的難題和危機,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新的文明觀念以化解危機。桑明旭教授探讨了資本創新邏輯批判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系問題,闡述了資本對于生産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強調中國在生産力變革中應妥善處理資本要素,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相适應的生産關系和文化關系。楊洪源研究員探讨了新質生産力的概念、新質生産力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問題。吳昕炜教授介紹了新質生産力在經濟發展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和生态治理方面對邊疆治理的助力。王程教授着重探讨了“數字化财富”這一具有争議的概念,指出數字化财富具有數字技術與自然物相融合、體現人的本質力量、表現人的社會關系等三重特征,并讨論了制度創新對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促進作用。評論人上海交通大學周露平副教授認為,本場讨論既從原理的角度,又從實踐的角度對新質生産力進行了解讀。
在第三場報告會上,複旦大學吳猛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塗良川教授、浙江大學包大為研究員和華中師範大學戴聖鵬副教授作大會發言。吳猛教授從馬克思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生産力概念的批判出發,對馬克思的生産力概念進行溯源。塗良川教授指出,在自動化和智能化時代,生産力呈現出新發展态勢,新質生産力彰顯出實踐導向的理論特質,推動了生産理念的更新和生産的文明化。包大為研究員從現代化認知的角度,說明了新質生産力與新型生産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以新時代年輕人的變化為線索闡述了新質生産力發展背景下符号系統的變化。戴聖鵬老師提出了研究新質生産力的兩大原則:一是不能以否定馬克思的“生産力一般”概念的方式去研究新質生産力,二是要通過資本來理解新型生産關系。人民出版社副編審曹歌認為,四位老師從不同維度對新質生産力和新型生産關系進行了讨論。
在第四場報告會上,複旦大學魯紹臣副教授、上海财經大學康翟副教授、廣西大學元晉秋副教授、南京大學黃玮傑副教授、中山大學陳長安副教授、吉林大學李坤钰老師作大會發言。魯紹臣副教授探讨了生産力與社會曆史的張力,闡述了新質生産力與社會再生産的動态關系,讨論了國家治理下的社會再生産問題。康翟副教授指出,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将生産力提高的問題還原為資本積累的問題,馬克思的生産技術理論克服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缺陷。元晉秋副教授認為,生産力來源于三大自然力,即人自身的自然力、社會勞動的自然力和自然界的自然力,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開發利用這三大自然力。黃玮傑副教授認為,人才工作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人才工作一方面要加強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要依靠制度留住人才。陳長安副教授對《資本論》第一卷第Ⅶ篇注217中的“有人”進行了文本考察,從文本考察中找到馬克思反思圈地運動、思考跨越卡夫丁峽谷問題的曆史背景。李坤钰副教授認為,新質生産力以人為前提,要解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問題,這意味着新時代财富觀念發生了變革。BEAT365唯一官网盛福剛副教授從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對六位學者彙報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讨論。
本次會議設置了兩個分會場。在第一分會場上,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馮旺舟教授探讨了新質生産力視阈中大數據技術對于精準生态治理的推動作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申唯正副教授結合自身經曆分享了數字化、金融化耦合效應的主要特征及其風險防範。南開大學牛子牛老師在宏觀的曆史語境、世界秩序中讨論了新質生産力“新”在何處的問題。廈門大學陳铮助理教授讨論了馬克思為什麼将生産力概念納入其哲學建構之中,以及馬克思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生産力概念的問題。BEAT365唯一官网周可教授考察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生産力”概念以及馬克思“生産力”概念的革命性變革意義。大慶師範學院鄒俊娟副教授以馬克思的生産力理論為基礎,闡釋了新質生産力視阈中大慶轉型實踐過程的内在機制。湖南工業大學向漢慶副教授讨論了馬克思對于真正的财富的理解,即“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産力”,并以此闡發了财富創造與分配辯證統一的客觀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龐豔賓老師闡釋了新質生産力的生态内涵、生态價值與要求。BEAT365唯一官网廖新媛老師對比了傳統工匠和數字工匠之間的差異,為傳統工匠向數字工匠的轉型提出了建議。集美大學陳英傑老師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分析了新質生産力與推動共同富裕的關系問題。
在第二分會場上,中國政法大學蔺慶春老師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發,講述了人工智能時代技術的發展與未來共産主義社會的實現之間的關系。中共中央黨校關祥睿老師探讨了新質生産力發展過程中勞動主體性的重塑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孔婷老師認為,新質生産力的“新”強調的是新技術、新業态和新經濟形勢,“質”的層面在于生産力模式的變革。華中師範大學王海龍副教授以國潮審美為例,對數智時代的藝術生産模式、大衆審美活動進行了考察。BEAT365唯一官网邢冰特聘副研究員反思了勞動本質論,為超越勞動本質論提供了可能的方案。中央财經大學呂菁楠老師論述了新質生産力的生成路徑,總結出新質生産力未來發展的經驗。BEAT365唯一官网張昊老師從新質生産力提出的邏輯起點和現實基礎、發展的實踐導向、形成的價值指歸等三個方面論述了新質生産力的馬克思主義人學意蘊。華中農業大學劉奕文老師從馬克思的反貧困理論出發,讨論了發展新質生産力對實現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湖南師範大學程鋼博士讨論了生産作為曆史主體的重要地位。
在新銳論壇上,來自廈門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10位研究生圍繞綠色生産力、資本生産力、生産關系、數字勞動、生産力的二重結構、精神生産、創新理論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南開大學牛子牛老師、BEAT365唯一官网楊偲劢老師、王叔君老師和中共中央黨校關祥睿老師逐一進行點評,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在12月15日的閉幕式上,beat365体育官网何萍教授緻辭,總結了會議内容,進一步闡發了會議讨論的意義,并提出了構建新的學術共同體的期望。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