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西方中心主義與中國哲學”跨學科高端對談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2-24
本網訊(通訊員黃沐晨)12月19日晚,由“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青年團隊、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的跨學科高端對談“西方中心主義與中國哲學”,在beat365体育官网振華樓B214報告廳成功舉行。
對談的主講人為達拉斯德州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教授、凱薩琳·西塞爾講座教授顧明棟,三位與談人分别為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包向飛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文學院李松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廖璨璨副教授,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副研究員劉沁主持,青年團隊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40餘位師生參與了本次對談活動。
講座現場
顧明棟教授的講座圍繞如下話題展開,什麼是西方中心主義、西方中心主義是如何形成的、西方中心主義的思想基礎是何時奠定的、是由什麼人塑造的,以及西方中心主義對東西方交流有什麼影響等問題展開。首先,顧明棟教授聚焦于尼克拉斯·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這位率先播下西方中心主義種子的重要思想家。馬勒伯朗士在17世紀撰寫了一本小冊子,通過假想的對話形式探讨了基督教哲學與中國哲學中關于神的存在和本質的問題。盡管他對新儒家學說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但對中國哲學整體持偏見态度。馬勒伯朗士的作品對成為中西思想交流的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重要裡程碑,為後來的中西哲學交流奠定了思想基礎,尤其是對德國思想家沃爾夫的演講以及自然神學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顧明棟教授在講座中
随後,顧教授探讨了西方啟蒙時期思想家對中國哲學的不同評價。一方面,以康德和黑格爾為代表的西方啟蒙思想家認為中國思想家并非真正的哲學家,因為缺乏推理思考、概念分類等哲學要素。另一方面,萊布尼茲和沃爾夫等人則高度評價中國哲學,視孔子、老子為中國古典哲學的偉大代表。顧教授特别提到,萊布尼茲的二進制算式受到了《易經》的啟發,這一點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可。萊布尼茲對中國的哲學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中國哲學涵蓋了宇宙生成論、宇宙論、本體論等多個方面,體現了其對中國哲學的堅定辯護。
顧教授進一步指出“歐洲中心主義”是西方中心主義的理論基礎,他通過分析萊布尼茲和沃爾夫對中國哲學的尊重與解讀,并對比康德和黑格爾的偏見與批評,強調思想開放和包容差異對于平等的跨文化思想交流的重要性。對比萊布尼茲、和沃爾夫的成功與康德、黑格爾的不同觀點失敗,說明了思想平等是不同思想傳統間進行有意義對話的前提。康德和黑格爾的歐洲中心主義立場扭曲了其對中國哲學的理解,為現代西方中心主義奠定了思想基礎。
最後,顧教授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進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并提倡以西方學術界能夠理解認可的方式展現中國哲學的獨特價值。同時,他也鼓勵我們保持文化自信,認為這是平等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的關鍵。
顧明棟教授和與談人進行交流讨論
顧明棟教授和學生聽衆進行交流讨論
在評論互動環節中,顧明棟教授分别對與談人包向飛教授、李松教授、廖璨璨副教授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各位專家學者就中心主義是否具有一定價值、“他者”在理解中國哲學時的視野轉換、中西哲學術語移植的不對接性、中國哲學研究者如何處理研究時的雙重束縛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顧教授也對現場學生提出的對待中西哲學差異的态度等問題做出了嚴謹細緻的回答。
對談在熱烈活潑的氣氛中結束。顧明棟教授的講座指出了不僅對挑戰西方中心主義學術研究的弊端,對于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平等有效的跨文化對話提供了重要啟示。今後研究團隊也将在該領域繼續探索,開展更多的學術交流活動。
團隊成員與顧明棟教授合影留念
“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青年團隊簡介:
“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研究團隊,是聚焦人文社科發展前沿而組建的一支青年學術團隊,由BEAT365唯一官网外語學院張鴻彥副教授和哲學院廖璨璨副教授共同負責。團隊圍繞經典文本诠釋、翻譯與互動以及由此所引發的由古至今,由中到外的話語流變等關鍵問題展開,通過多學科交叉合作,将文本诠釋和話語流變置于跨文化交流視野予以考量,由此更深入地理解經典文本的普世性意義和東西文化的橫向交互與縱向演進。團隊跨越三個學院——外語學院,beat365体育官网和文學院,涉及十個二級學科和六個語種。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