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學術周“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學術報告會之二——從中國哲學看“新冠疫情”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5-27
本網訊(通訊員 張星)2020年5月26日上午,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的“新冠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珞珈學術周第二場學術報告會順利舉行,該場學術報告會的主題是“從中國哲學看‘新冠疫情’”。本次學術報告會由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主持,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董平,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少明,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院長、beat365体育官网暨國學院教授郭齊勇三位專家在會議上進行了深刻而精彩的學術報告。該場學術報告會通過騰訊會議平台進行并在哔哩哔哩平台實時轉播,聆聽者衆多,騰訊會議參與人數已經達到會議人數上限,哔哩哔哩直播觀看人數最高達4975人。
首先,由吳根友教授緻開幕詞。吳教授指出,本次學術報告會是從中國哲學的角度來分析此次“新冠疫情”及其影響。随後,吳教授向與會者介紹此次學術報告會的三位教授,并介紹了此次報告會的基本流程。
第一位進行報告的是董平教授。董教授指出,新冠疫情的産生是由于人的行為跨越了人與自然的邊界。董教授的問題意識是,人在現實的生活過程中、在人的多方面的社會活動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間之間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态度。據此,董教授分析了以下四點:一、什麼是邊界?二、如何來實現邊界秩序?三、實現邊界秩序是如何可能的?四、緻良知與邊界和諧。董老師最後指出,儒家是重視反思的,要保持自我的反思精神,時刻保持對本心的敬畏。合乎良知本體的,就是合乎禮的,就能夠實現邊界的融合。遵循邊界,敬畏邊界,才能真正實現不同邊界的和諧。
第二位進行報告的是陳少明教授。陳教授指出,危機時期的道德與常規時期是有所不同的。陳教授分析了危機時期——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的三種社會現象:一、道德英雄主義。陳教授指出,道德英雄主義産生的原因是恻隐之心、責任倫理與道德激情的激勵。二、道德選擇的困境。陳教授指出,在疫情期間,醫療不足的情形使得政府與醫務人員面臨着如何選擇施救對象的困境,以及醫務人員在這種道德選擇中所遭受的壓力,社會應該對此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三、自由與責任。陳教授分析了中國社會與歐美社會關于政府對民衆的自由的限制之間的差異,提出了在疫情背景下,如何恰如其分的限制人的自由的問題。最後,陳教授區分了危機的不同類型,主要有人為的與自然的兩種類型。
第三位進行報告的是郭齊勇教授。郭教授的報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此次抗疫中所展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價值。郭教授首先指出面對此次新冠疫情西方采取的是自然主義的方式,中國采取的是人為的群體防治的方式。其次,郭教授指出中國的抗疫過程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價值有:民為邦本,仁義至上,剛健自強,整體和諧。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天地萬物為一體。郭教授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有對人與人關系的要求,又有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要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有差等,萬物一體之仁有不同的圈層。三、天人合一的大智慧。郭教授指出,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有三個層級。第一層是人與天道的關系,屬于人的超越性追求。第二層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第三層是人與人以及社會的關系。“天人合一”的概念是十分繁複的,可以從生态倫理的角度來理解。随後郭教授反省反思了西方哲學中的“他者”問題以及“人是目的”這一表述,指出我們應該回到萬物一體之仁。
三位教授在進行學術報告之後又分别回答了聽衆的部分問題。董教授回答了以下問題:一、如何确立邊界?二、不同的邊界與天人合一的關系是什麼?三、改造自然是否意味着對天與人之間邊界的突破?四、人如何處理與動物之間的關系?五、禮的内涵是什麼?陳教授回答了以下問題:一、關于人類中心主義的問題;二、社會秩序與自然秩序的關系。郭教授回答了以下問題:一、物倫與人倫;二、整體和諧與個體苦難。
随後,吳根友教授對董教授、陳教授、郭教授分别提出了一個問題:一、良知與邊界之間的關系問題;二、大規模的疫情中,我們積累或彰顯了什麼樣的道德或倫理精神?三、在現代西方社會個體自由根植的思想背景下,命運共同體與萬物一體能否走向世界和如何走向世界?三位教授分别對相應問題進行了回應:董教授指出,人的存在首先是感性存在,将存在理解為生活事實。建立邊界是人獲得自我存在的首要方式。緻良知行為的展開是遵循邊界的。陳教授指出,在此次抗疫中,我們積累彰顯的道德和倫理精神至少有三個:普遍的尊重生命的意識,同情心以及責任心。郭教授指出,萬物一體之仁的思想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讓中國的青年聽明白。郭教授指出,現代與傳統的割裂十分嚴重,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對傳統實現創造性、創新性的轉化,教育青年人理解、知道萬物一體的思想。
最後,吳根友教授對本次學術報告會進行了總結。吳教授指出,三位教授分别從三種不同的角度來反思此次二戰以來的人類的最大公共危機,給我們奉獻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吳教授指出,此次從中國哲學的角度來對新冠疫情進行的反思呈現的隻是中國哲學某一方面的内容,中國哲學有更豐富的廣博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等待着我們進一步深入開掘。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