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來我院做“理性與想象的宇宙詩篇——柏拉圖《蒂邁歐篇》的科學史诠釋”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5-03-15
本網訊(通訊員 孫佑儒)3月14日晚,科普作家、天體物理學博士孫正凡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作了題為“理性與想象的宇宙詩篇——柏拉圖《蒂邁歐篇》的科學史诠釋”的學術講座。本場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辦,BEAT365唯一官网天文愛好者協會承辦。BEAT365唯一官网地球與空間科學技術學院趙江南教授作為與談人,與孫正凡博士進行了深入交流。院内外30餘位師生共同聆聽了此次講座。
講座伊始,孫博士圍繞柏拉圖《蒂邁歐篇》對宇宙的解釋及其對後世科學發展的影響展開論述。他先簡要回顧了古希臘三賢的思想貢獻,并着重強調了天文學在曆史進程中的關鍵作用,指出古代天文學的探索直接催生了近代物理學的誕生。
随後,孫博士深入解讀了《蒂邁歐篇》42a、44e-45a、76d-e章節中頗具趣味性的人類的起源與使命和人體構造理論,認為這種思考體現彰顯了古希臘哲學解讀生命本質的終極追求。同時,他還介紹了《蒂邁歐篇》41e章節中柏拉圖賦予星辰靈魂的思想,認為這種天體拟人化的觀念體現了早期人類運用理性解釋自然規律的嘗試。
在闡釋《蒂邁歐篇》的宇宙觀之後,孫博士進一步探讨了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對科學發展的具體影響。他重點分析了柏拉圖運用幾何圖形構建萬物的理論,指出這一思想對近代物理學産生了深遠影響。孫博士指出,55c章節将正四面體、立方體等五種規則多面體與物質元素建立映射關系,柏拉圖通過正十二面體與宇宙原型的幾何對應,構建了首個數學宇宙模型,這種幾何原子論在認識論層面實現了從神話思維向數學建模的轉換。
他還對比了中西方古代宇宙觀的異同,梳理了西方四元素學說與中國五行學說的各自特點,指出元素間的相互轉化和動态平衡的“變化”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此外,孫博士還回顧了從古代單一圓軌道模型到開普勒橢圓軌道和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演進曆程,展現了曆代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對宇宙真理的不懈探索。
最後,孫博士從科學史的角度,反思了中國古代宇宙論研究的停滞,并強調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他指出,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展現的“承認錯誤”的開放思想值得後人學習,并遺憾地提到中國古代渾蓋之争的擱置導緻了相關研究的長期停滞。孫博士呼籲青年一代應秉持“錯誤-修正”的循環體系,以創新思維引領進步,認識到學習的無止境,勇于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講座互動環節,針對師生們提出的“如何看待蘇格拉底‘未經審慎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一觀點?”、“批判性思維是否應該有邊界?”、“批判主體應該如何确定?”、“如何平衡《蒂邁歐篇》中的理性與想象?”、“應試教育下如何培養創新思維?”等問題,孫正凡博士與趙江南教授均給予了耐心細緻的解答。其中,趙江南教授特别指出,青年學子不應理所當然地随意選擇專業,而應廣泛了解各個方面,以創新性、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在不斷試錯中找到自己适合的領域。
講座結束之際,全體師生對孫正凡博士的精彩演講報以熱烈掌聲。此次講座深入淺出地探讨了天文學與哲學的内在聯系,激發了師生們對相關領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孫博士鼓勵在場師生秉持創新與批判精神,不應局限于應試教育的框架,并勉勵青年學子應主動求知,拓展視野勇于思考,積極探究,努力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