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曆史”中的中國哲學研讨會暨中國哲學史學會2025年年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順利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5-03-26
本網訊(通訊員陳瀚钊 劉佳源)3月14—16日,“世界曆史”中的中國哲學研讨會暨中國哲學史學會2025年年會在湖北武漢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哲學史學會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承辦,BEAT365唯一官网《民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協辦。本次會議旨在探讨中國哲學在“世界曆史”進程中的演變及其時代使命,在“世界曆史的中國時刻”已經來臨的當下,為“世界之治”的時代需求提供中國之智。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的2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會議主題展開深入研讨。
會議開幕式于15日上午舉行,由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發林主持。BEAT365唯一官网副校長陸偉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楊國榮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郭齊勇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分别緻開幕辭。
BEAT365唯一官网副校長陸偉教授緻辭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發林主持開幕式
陸偉副校長代表BEAT365唯一官网對各位來賓、專家及學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學科的深厚傳統與發展曆程。他表示,與珞珈山水深結因緣的哲人燦若星河,熊十力、方東美、蕭萐父等學術大家在珞珈山下執掌教鞭,奠定了中國哲學學科基礎,以郭齊勇、李維武、吳根友為代表的幾代學人接續旗幟,奠定了珞珈中國哲學的學術重鎮地位。面對當下的智能技術變革,beat365体育官网依托BEAT365唯一官网信息管理與計算機學科優勢,推動“中華文化智能論證實驗室”等項目建設,助力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是武大中國哲學融入“世界曆史”的最新成果。最後,他強調中國哲學具有參于天地、中和位育的高明思想,必将在世界文明的互鑒與融通中大放異彩,為新時代世界秩序的建構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楊國榮教授緻辭
楊國榮會長代表中國哲學史學會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向beat365体育官网表示感謝。他結合大會主題指出,随着曆史成為“世界曆史”,中國哲學也具有“世界性”,也即在共同的世界整體中思考世界。這意味着使哲學回歸本源形态,也即将世界把握為整體的智慧。世界曆史使哲學揚棄特殊境遇的限制,在思想和存在境遇上都具有整體性;知識的專業化亦為此提供條件與要求。世界哲學因而實為智慧的現代形态,即知識分化後更深刻的智慧形态。結合康德與馬克思關于“世界曆史”和“世界公民”的論述,他指出,“世界哲學”能從普遍的人類價值角度理解世界對人的意義,以及哲學對人的規範意義。“世界哲學”的普遍視域有助于哲學超越單一視野,在多元互動中相互激蕩,從而實現建構與發展。
beat365体育官网郭齊勇教授緻辭
郭齊勇教授回顧了珞珈中國哲學傳統以及近年來學科點開展的工作。他表示,熊十力、方東美、範壽康、周輔成、石峻先生任教于珞珈山下,今人唯有不斷努力耕耘才能接續好前輩學人開創的珞珈中國哲學傳統。近年來,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團隊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功夫編寫且成功出版了十卷本學術版《中國哲學通史》,并即将完成《蕭萐父全集》的編纂工作。2021年7月以來,BEAT365唯一官网與貴陽孔學堂共同啟動《民藏》編纂工程,工程立身于中國的民本思想傳統,通過對民本思想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彙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緻辭
李佃來教授向撥冗莅臨的學者們緻以誠摯謝意,同時對會議的順利召開表達了熱烈祝賀。他表示,中國哲學是有生命力的哲學,是沒有中斷的人類文明智慧,因此注定是世界曆史中的哲學,是全人類必定會共同關注的思想。從曆史上看,中國哲學影響了西方啟蒙運動的開展和推進,而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中國哲學更是不僅為中國,也為人類的思想貢獻了智慧力量。根據他本人的觀察,中國哲學研究已經成為一種世界範圍内的哲學研究新趨勢,許多外國學者都感興趣并從事于中國哲學研究,且認為中國哲學思想在諸多方面超越了西方思想。最後,李佃來教授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學科近幾年的成就,并對專家、師長們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劉豐研究員主持大會主旨報告
随後進行的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場大會主旨報告由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劉豐研究員主持。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魏長寶編審,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董平教授,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吳根友教授作大會報告。
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研究員作大會報告
張志強所長的報告以“通古今以究天人:中國文明的曆史超越性問題”為主題。他結合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存在論”、唯識學的“三性說”,指出中國哲學形而上學的特質與視域在于“際”性,也即有無之間的可能性。這一方面要求重視“象”,其能夠指涉存在而非即是存在,有助于揭示這一可能性。另一方面,應将“超越”把握為發現這一可能性的行動和實踐,在當下生生創造,使過去之“有”轉化為充滿可能性之“無”,進而實現為未來之“有”;在古今之際展開批判性創造,使天人之際的超越性更豐富地在曆史中呈現。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魏長寶編審作大會報告
魏長寶副總編輯的報告以“當代中國哲學的‘學’與‘派’”為主題。他提出,中國哲學自主知識體系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性支撐就是“學”,也即學術研究要産出原創性的哲學理論。另一個重要基石就是“派”,要大力扶持中國學派的形成,自覺打造能夠傳承曆史、赓續文脈、光大學脈的中國學派。這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推動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并開放包容地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當代中國哲學的“立學”與“創派”,既是學科範式的根本變革,也是一場思想革命,其本質是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主體性重建的過程。
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董平教授作大會報告
董平教授的報告以“究竟什麼是‘中國哲學’?”為主題。他回顧了21世紀初“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論辯,強調應當重視中國哲學的原初形态與本根意識。他提出,不同于西方哲學起源于“閑暇和詫異”,中華文明起源于伏羲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中國哲學誕生之初是直接與日常生活有關,是實實在在地去解決生存問題。中國哲學不是西方哲學的附庸,其有自己獨特的問題意識和價值理念,是人類曆史生成當中的别樣文明形态。
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吳根友教授作大會報告
吳根友教授的報告以“‘世界曆史’與‘漢語哲學’”為主題。他提出,人類早已處在“世界曆史”之中,漢語哲學要從古典形态、現代形态走向未來的形态,發展出基于漢語世界的生存經驗,而又能展現“世界之中國”和“中國之世界”新經驗的漢語哲學。雖然從來沒有所謂的“普遍哲學”,但人類有共享的哲學問題。不同民族語言形式的哲學可以對此形成具有重疊共識的哲學回答,給出漢語哲學形式的回答應該是漢語世界從事哲學研究者的一項曆史使命。
學會理事、北京大學哲學系孟慶楠長聘副教授主持大會主旨報告
第二場大會主旨報告由學會理事、北京大學哲學系孟慶楠長聘副教授主持。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丁四新教授,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楊立華教授,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承貴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程樂松教授作大會報告。
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丁四新教授作大會報告
丁四新教授的報告以“孟子心性論中的善惡問題”為主題。他梳理了圍繞孟子的“性善”主張及其論證展開的争議,主張對心之善惡與性之善惡以及二者之關系作出細緻辨析。他提出,從孟子的定義來看,“人之性”隻可能是善或純善無惡的,“在人之性”則兼具善性和惡性,包括善惡兩端。本心是純善無惡的,但是其所謂用心是有善有惡的,故而孟子除了具有心善的觀念外,也存在心惡的觀念。但對于惡心又是從哪裡天生且又如何天生的問題,則需要進一步追問和回答。
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楊立華教授作大會報告
楊立華教授的報告以“太虛與自在之物:張載對聞見之知的超越”為主題。他将張載與康德相參照,認為前者雖同樣關注自然哲學,肯認感性經驗的局限性,但強調“盡心窮理”而未導向不可知論。一方面,張載肯定部分現象的原因超出感性經驗,且可在其與可見世界的互動中“窮理”而加以認知,由此可确證“太虛”與“幽”。另一方面,對理性的限定恰恰基于認知主體性的過度放大,反而應當“盡心”或擴充心知之用,這最終導向“天德良知”,亦即對德性禀賦及其必然性的自覺。
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承貴教授作大會報告
李承貴教授的報告以“王陽明心學的學術精神”為主題。他指出,王陽明将“學術”看作天下之公器,應當為天下人主持公正、言說公道,其實現方式就蘊含在陽明的學術精神中。客觀精神、懷疑精神、包容精神、創新精神、關懷精神是陽明學術思想的核心品質,是陽明心學之所以為陽明心學的精神根據。當代陽明學研究不僅有義務傳承這種精神,而且有義務弘揚這種精神,将此精神貫注陽明學研究實踐中,以使陽明學研究得以積極展開,并成為真正的“天下之公言”。
學會理事、北京大學哲學系程樂松教授作大會報告
程樂松教授的報告以“鏡像與交纏——早期思想中身體的表達性”為主題。他以“身體”這一現代語詞為出發點探索早期中國思想表達策略與當下哲學叙述之間的巨大差異。他指出,西方哲學的身心二元論使身體去精神化,舍勒等将身體視為世界與自我的前結構,也隻是對前者的内部颠倒。應當回到“身體”的語境,理解早期思想中其作為表達工具的特征,也即“鏡像性”:身體為最切近的經驗來源,故能廣泛地融攝世界總體。此類推的表達方式或策略證明“身體”蘊含着強大的表達作用,亦體現中國思想之特色。
本次會議為期三天,彙聚國内哲學界衆多專家學者,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除開、閉幕式之外,還設有四場主旨報告,二十場分論壇。在分論壇中,與會學者們圍繞會議主題,聚焦中國哲學在“世界曆史”進程中的演變與定位,在中華文明價值體系新诠、經典與诠釋的古今之變、中西哲學比較與會通、中國哲學的近代展開與曆史書寫等具體領域展開交流,共同探讨中國哲學的世界意義與未來走向,緻力于建構中國哲學的自主知識體系,展現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整體風貌與多元路徑。
學會理事、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歐陽祯人教授主持大會主旨報告
分論壇報告結束後的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場大會主旨報告由學會理事、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歐陽祯人教授主持。學會理事、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楊澤波教授,學會理事、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範鵬教授,學會理事、河北大學哲學系程志華教授,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楊朝明教授作大會報告。
學會理事、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楊澤波教授作大會報告
楊澤波教授的報告以“哲學是人類對形上追問的無盡反思——從中西學對‘生生’問題的關注談何為哲學”為主題。他指出,儒家哲學和西方哲學在發展中分别突顯“倫理心境”和“此在”,前者來自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後者面對死亡而向未來敞開自身。二者都為存在論引入時間性,體現“生生轉向”的變革。由此,哲學的基礎在于人類對形上問題的追問,以及對此追問的無休止的反思。這種界定有助于解決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哲學與宗教的關系、哲學的終結等問題。
學會理事、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範鵬教授作大會報告
範鵬教授的報告以“‘世界曆史’新時代視域中的敦煌哲學”為主題。他認為,敦煌哲學首先是在敦煌文化的哲學闡釋中提煉的大盛融通之道,既體現“求道”的哲學普遍基礎,又體現中國哲學“求通”的宗旨。進而,其以“形象哲學”的方式“尋真悟道”,蘊含着慈仁之善、自由之美、人道之真和“通而不孤”的宇宙人生大道四個方面的内容。敦煌哲學可由“通”的精神順應世界曆史之勢,為文明互鑒、和平發展、世界哲學的建構提供思想資源。
學會理事、河北大學哲學系程志華教授作大會報告
程志華教授的報告以“由無向到無相——牟宗三的兩層存有之證”為主題。他認為,牟宗三不滿于康德的“物自體”僅是虛設,且“反省判斷”的“合目的性”被歸因于外在的上帝。因而,牟宗三将“無向”,亦即“無目的的合目的性”,轉換為“無相原則”,亦即通過審美判斷超越“現象”層面的二分;并肯定道德實踐之心是人的内在目的,以“良知”為“無相真心”的内容。由此,“物自身”與“現象”的區分、“無執”和“執”的兩層存有論才真正得到證成。
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楊朝明教授作大會報告
楊朝明教授的報告以“以世界文明視野看早期中國研究”為主題。他從世界文明的視野指出早期中國研究的困境及突破的可能性。當前的早期中國研究面臨疑古思潮、“軸心時代”理論争議和西方研究範式的沖擊與影響。因此,應該采取多學科交叉融合、考古發現與傳世文獻互證、與其他世界文明的比較研究等方法,充分發掘早期中國的物質、精神文明成果及其發展脈絡,從而突顯早期中國文明在文化理念與傳統、社會治理等方面對于世界的意義。
學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哲學系趙金剛教授主持大會主旨報告
第二場大會主旨報告由學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哲學系趙金剛教授主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曹峰教授,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師範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祥俊教授,學會常務理事、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陳鵬教授,學會常務理事、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貢華南教授作大會報告。
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曹峰教授作大會報告
曹峰教授的報告以“重審‘絕地天通’”為主題。他指出,“絕地天通”自楚昭王開始便被誤解,并在曆史上的诠釋中逐漸被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标志性事件,而現有相關研究則受到西方單線演進論的影響。“絕地天通”本是發生于楚地的、對九黎苗民的絕毀社稷宗廟的懲罰措施,意在斷絕失勢政治集團和天地神祗溝通的可能,也是可重複的結束混亂與恢複秩序的手段。其在曆史上反複出現,體現了治亂循環的曆史觀,并因宗教祭祀的因素而亦與天文曆法相關。
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師範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祥俊教授作大會報告
李祥俊教授的報告以“集聚、一體與共相——熊十力哲學本體論的共同性理念前提審思”為主題。他認為,熊十力的哲學本體論的前提在于其“共同性”的信念,即宇宙萬物為不可分割的生命整全體。這一思想以儒家的一體論為根本,批評與融攝佛教唯識學的集聚論和西方哲學的共相論。集聚可被視為全體分化為萬物的“翕辟成變”;共相則是成就萬物和認識世界的理型和範疇。熊十力由此維護絕對的共同性與儒家傳統價值觀,并融攝認識世界與人生的面向。
學會常務理事、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陳鵬教授作大會報告
陳鵬教授的報告以“‘分析’與現代儒家哲學的發展”為主題。他指出“分析”精神與方法的意義,并将其概括為三方面的指向:思想的清晰性與對話性;避免獨斷與呈現可能性;檢視思想建構與展開。新儒學學者對此有不同的運用:馮友蘭以“理”為類名,以理性批判重構傳統的價值意識;劉述先以“理一”為形式性的規約原則,體現對話性和現實性;勞思光嚴格區分“指引”和“解釋”兩種理論效力;馮耀明區分語言的認知和引導功能,批評道德主體性和“德福一緻”的說法。
學會副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朱承教授總結發言
會議閉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教授主持。學會副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朱承教授對本次大會進行總結發言。他首先感謝BEAT365唯一官网師生為會務付出的辛勤勞動,并強調在本屆年會中,青年促進委員會的設立和加入,體現中國哲學學科的年輕化趨勢與傳承性。關于本次年會的報告内容,他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其一,以在世界背景下如何重新認識中國、如何更好發揮中華文明在世界曆史上的積極作用為根本問題意識;其二,在曆史脈絡下審視哲學觀念的發展,重視對于中國哲學史上的核心問題、經典、命題等的創造性诠釋,堅持守正創新;其三,重視和反思以哲學為核心的人文學科在數字時代的地位、意義及其發展。最後,他還表達了對于學界未來緻力方向的展望,期待學界直面和回應當下的話題,做出更具時代意義的研究。
學會常務理事、南開大學哲學院院長幹春松教授緻辭
随後,學會常務理事、南開大學哲學院院長幹春松教授作為下一屆年會的舉辦方代表緻辭。他回顧了南開大學中國哲學的學術傳統以及前輩學人與中國哲學史學會的深厚淵源,介紹了南開中哲學科的現狀與前景,表達了熱切的承辦意願和對學者們的熱烈歡迎。
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教授主持大會閉幕式
閉幕式最後,李巍教授代表承辦方向學會的信任與前輩同道的撥冗支持表示感謝,并期待與歡迎衆位學者今後莅臨BEAT365唯一官网進行指導。
至此,“世界曆史”中的中國哲學研讨會暨中國哲學史學會2025年年會圓滿落幕。
(編輯 :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