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在日本的展開”跨學科高端對談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5-03-26
本網訊(通訊員黃沐晨)3月21日下午,由BEAT365唯一官网“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青年學術團隊、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聯合主辦的跨學科高端對談“中國學在日本的展開——以京都大學中國禅宗史研究為中心的考察”,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成功舉行。
主講人何燕生教授
對談的主講人為日本郡山女子大學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國際禅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燕生教授,三位與談人為beat365体育官网儲昭華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夏晶副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陳曉傑老師,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副教授廖璨璨主持,青年團隊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30餘位師生參與了本次學術活動。
主持人廖璨璨副教授
何燕生教授的講座主要介紹了京都大學在漢學和中國學研究方面的發展曆程,特别是從江戶時代的漢學到近代中國研究的制度化。何教授指出,京都大學将東洋史學、支那哲學和支那文學三個學科結合,形成獨特的中國學研究傳統,稱為“支那學”。這一研究傳統在二戰後,特别注重對文本的高度關注和批判性态度,反映出與清代考據學相似的方法論。京都帝國大學“支那學”的成立,标志着日本近代中國研究進入制度化。
随後,何教授讨論了松本文三郎在禅宗史研究上的開拓性貢獻,特别是對《六祖壇經》等文獻的深入研究,包括其版本變遷、内容真僞以及後世的修改情況。同時,何教授詳細地闡述了入矢義高和柳田聖山對中國傳統領域研究的貢獻:入矢義高強調從漢語發音的角度解讀禅宗語言,不僅匡正了以前由“訓讀”所造成的誤解,而且為日本的中國禅宗研究領域帶來了新風;柳田聖山則基于客觀的曆史學研究方法展開一系列關于中國禅宗史的研究,這在二十世紀禅宗研究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外,何教授還介紹了唐代禅宗文獻的研究曆程,指出敦煌文獻和傳世著作在揭示唐代禅宗真實情況中的重要性。通過結合不同地區的學者,包括中國、韓國、日本以及西方學者的共同努力,何教授的講述全面呈現了禅宗史的構建過程。何教授進一步強調了學術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日學者之間的互動,展現了學術界對禅宗文獻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何燕生教授在講座中
最後,何教授介紹了日本學界對中國思想史的研究以及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的重要著作,強調了通過研究班等形式促進學科交叉和思想探索的重要性,表達了對中國思想史研究領域未來發展的期待,尤其是對于禅宗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視。
在評論互動環節中,何燕生教授分别對與談人儲昭華教授、夏晶副教授、陳曉傑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各位專家學者就禅宗語言與翻譯研究的當代挑戰與機遇、禅宗文字與早期漢文經典的翻譯及影響、“共同研究”的跨學科交流方式和會讀方法的創新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與談人儲昭華教授
與談人夏晶副教授
與談人陳曉傑老師
對談在熱烈活潑的氣氛中結束。何燕生教授的講座通過京都大學中國禅宗史研究這一具體案例展示了跨文化交流的開創性意義,今後“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青年學術團隊也将在該領域繼續探索,開展更多的學術交流活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