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術研讨會暨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2025年年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順利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5-03-27
本網訊(通訊員李璋 徐娛)3月15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術研讨會暨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2025年年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主辦,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公平正義研究》雜志、《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93位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曆史進程中的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一主題,22位與會專家分為四場進行主旨發言。
會議于15日上午開幕,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主持開幕式。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陸偉、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馮顔利分别緻開幕辭。
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陸偉緻辭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主持開幕式
陸偉副校長代表BEAT365唯一官网向來自國内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他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學科的發展曆程與突出成績,表達了學校對于政治哲學的高度重視。在開幕緻辭中,陸偉副校長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十分重大的現實和理論問題,不斷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推進社會公平正義事業的進程。
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馮顔利緻辭
馮顔利會長代表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對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向beat365体育官网表示感謝。他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确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舉辦本次研讨會的初衷就是緊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對公平正義研究作出貢獻。馮顔利會長表示,希望國内學者的公平正義研究走向世界,對全世界的公平正義話語産生影響。
随後,會議進入主旨發言階段。
主旨發言第一場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段忠橋主持第一場主旨發言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熊亮華作主旨發言
熊亮華研究員的發言主題為“從三個維度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他指出,從發展特征看,過去高速增長的條件已經發生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特征必然随之改變。從發展思想看,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随主要矛盾的變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從發展階段看,中國轉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階段,完成新的發展目标任務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特征、發展思想、發展階段這三個維度既相互聯系又各有側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各項改革,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紀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劉志明作主旨發言
劉志明研究員的發言主題為“更加注重改革的實效”。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産關系必須适合生産力狀況、上層建築必須适合經濟基礎狀況,二者共同構成整個社會的矛盾運動,這是不斷推進改革的理論依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實決定、部署改革任務的攻堅期。改革的目标任務是具體的、曆史的,面對公平正義方面的焦點問題,改革需要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需求,更好地照顧群衆需要。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家治理研究院江暢教授作主旨發言
江暢教授着重分析了社會公正與政治公正的關系問題。江暢教授認為,社會公正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政治問題,要建立公正的社會,就必須追求政治公正。政治公正要着眼于全體人民的普遍幸福,對人們的自由做出适當的限定,對人們由享有平等權利所引起的事實上的不平等有适當的調整,并以一定的制約機制才能使這種限制和調整得以有效執行。社會公正和政治公正以政治活動公正為前提,政治活動公正是政治公正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公正的标準。
複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王鳳才教授作主旨發言
王鳳才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從規範的社會正義論到作為社會分析的正義論——霍耐特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批判性重構”。他指出,霍耐特的正義構想是在對黑格爾法哲學的诠釋與重構中展開的。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系統的诠釋與重構,霍耐特在闡發了自己的正義構想的同時,一是恢複了黑格爾法哲學在當代實踐哲學中的位置;二是用黑格爾的“倫理”改造康德的“道德”,實現了道德主義與倫理主義的融合;三是推動了批判理論“政治倫理轉向”的最終完成。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教授作主旨發言
臧峰宇教授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對建構當代馬克思主義正義論的思考。首先,從曆史唯物主義角度出發,生産力的發展是更合理分配公共利益的前提,高質量發展對理解公平正義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思考。其次,從理解馬克思主義正義論的角度出發,應建構一種以平等主義優先的正義論,為達成共識的社會主義正義原則提供确定性基礎。最後,從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觀的精神高度出發,要重新審視正義觀念的現實功能,對符合社會主義生産方式的正義進行道德論證。
主旨發言第二場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王志強主持第二場主旨發言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顔利作主旨發言
馮顔利教授重點探讨了教育領域的公平正義問題。他認為,教育過程中的過度競争不僅會帶來公平正義問題,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一現象應引起進一步的重視。他提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推進公平正義做了一系列部署,後續有很多具體制度需要根據全會精神落實。要建設什麼樣的教育強國,要追求誰的公平正義,以及為了什麼而公平正義,都是需要研究的内容。最後,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研究公平正義問題,不必局限于哲學、法學等領域。
beat365体育官网李建華教授作主旨發言
李建華教授闡釋了對效率與公平問題的理解。他認為,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公平,然後從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的角度來理解效率,以實現公平和效率在認知層面的互通。雖然效率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但隻有從倫理學的意義上去理解效率,才能真正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同時,也不能完全抛棄經濟學的立場,僅停留在倫理學和政治哲學上理解公平。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實際上可以真正地破解公平和效率難題。要持續推動教育、醫療、住房問題上的不斷改善,促進社會福利的均等化。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哲學院院長王雨辰教授作主旨發言
王雨辰教授的發言題目是“論生态文明理論的正義維度”。他先回顧了生态中心主義思潮對生态正義的追求,指出其共同點是反對人際倫理學和人類中心價值觀,要求尊重自然的權利和自然的價值。之後,他回顧了人類中心論和生态學馬克思主義對環境正義與社會正義的追求,指出其關注的是不同人群之間的生态資源的合理分配問題。王雨辰教授認為,生态文明理論正義維度的争論,既反映了不同理論譜系的價值立場,也反映了生态文明理論的特殊維度與普遍維度、地區維度與全球維度的矛盾沖突。這種争論對于我們揭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堅持的“環境正義”原則的特質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喜教授作主旨發言
張文喜教授的發言題目是“怎樣理解馬克思政治哲學作為自主知識體系”。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自主知識建構建構過程正在持續加速,知識的專門化和規範化趨勢在增長。我們不能再局限于現成問題來思考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作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問題。從世界範圍來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的專門化知識體系至今尚未成型。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知識體系建構時,需要關注人類的命運和福祉,不僅局限于某個現成的主題或者某個知識的片段。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林進平教授作主旨發言
林進平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内涵,指出其是超越資本主義、以多數人的正義為目标的社會主義正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義既注重公平分配,又防範公共權力的濫用。其中國特色還體現在,追求實現情理交融的正義。正義在于合情合理,兼顧理性與情感。中華文化有家國同構、忠孝倫理等情感傳統,這種情感紐帶維系了共同體認同,可以配合制度理性确保治理效能。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理性化轉型對傳統情感的擠壓問題,應避免重蹈西方理性冷漠的覆轍,同時推動個人情感向公共領域的升華,使理性與情感相得益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平正義觀。
主旨發言第三場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社版)副主編塗文遷主持第三場主旨發言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新生教授作主旨發言
王新生教授的發言主題是“如何看待正義原則”。他認為,正義的核心就是得其所應得。應得正義原則可以追溯到整個哲學史中理解,也應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框架下理解。其次,應得正義标準具有曆史規定性,追求應得正義不能超越曆史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考慮生産方式變革對應得原則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确認識當下平台經濟和數字勞動中出現的新問題以及代際間的正義問題,才能應對AI時代對應得正義原則的挑戰。王新生教授特别強調,建立合理、有效、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維護社會公正至關重要。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作主旨發言
李佃來教授首先回顧了國内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興起過程,他認為,相關領域研究的現實感越來越突出。之後,他回應了王新生教授的觀點,認為應得正義原則的确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相匹配的社會公平正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最後,他指出了自己和王新生教授可能存在的分歧,即隻強調應得正義原則,即便加上社會保障體系,也不一定能夠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定位。李佃來教授強調,每一個人都應當有平等的發展機會是馬克思根深蒂固的價值理念。中國式現代化既要講底線式的應得正義原則,也要講馬克思主義基本理念所追求的共同富裕。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杜俊華教授作主旨發言
杜俊華教授的發言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間是雙向互動關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動力源泉,中國式現代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标明價值指向。中國式現代化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兼具文明傳承性與時代創新性的發展範式下,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路徑,更是實現民族複興的戰略選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祁敬宇教授作主旨發言
祁敬宇教授的發言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之思考——基于公平與效率的理論與曆史分析視角”。他提出,中國古代文獻當中的經濟學所要達到的目标是基于全體民衆福祉的,即“經世濟民”。與此相反,西方金融學助長了貧富懸殊,與人類共同富裕背道而馳。發展社會主義金融,要把經濟活動作為一種人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環節來理解。在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尋求效率和公平的最佳平衡點。在不同時期,政府對公平與效率可能會有不同的側重,其評判标準應當是國家、民族和社會之全局、長遠利益。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王文東教授作主旨發言
王文東教授的發言主題是“論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正義向度”。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把正義置于具體的曆史關系之中,從具體的曆史的相統一、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相統一、生産與分配相統一三個維度出發,批判地認識正義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蘊含着正義的基本目标,通過制度倫理的形式體現道德文明建設的基本價值要求。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需要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包括改良經濟制度、創新政治制度、建立能最大限度地統籌協調公平和效率關系的良性制度并與綜合治理相結合,逐步從制度上、政策上、機制上根除剝削殘餘和等級觀念及其相關意識的影響,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創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李廣義教授作主旨發言
李廣義教授的發言主題是“全球環境正義及其中國視野”。他認為,環境正義不僅僅是一種倫理責任,更是一種社會矯正制度,其内涵已經超越純粹的道德範疇,需要經濟與政治的分配手段來調節。“共同但有區别”應成為中國應對全球環境正義問題的态度與原則,既為全球環境治理做出一定的犧牲與貢獻,又要結合中國國情,建構适合自己的發展理論與實踐。借鑒全球環境正義的重要理念,中國必須在代内與代際兩個方面做文章,深化生态文明體制改革,把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有機地結合,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主旨發言第四場
第四場主旨發言由beat365体育官网周可教授主持。
beat365体育官网陳江進教授作主旨發言
陳江進教授的發言主題是“馬克思為什麼不會接受運氣平等主義——科恩的分析馬克思主義批判”。對于這一判斷,他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運氣平等主義是一種規範性理論,馬克思不需要規範性。第二,馬克思對社會主義的構想并不是運氣平等主義式的,他并沒有緻力于消除天賦不平等。馬克思承認勞動者不平等的個人天賦,不承認社會結構性的不平等。第三,科恩從來不相信運氣平等主義是可以實現的,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是科學而非空想,不僅是可欲的,同時也是可行的。
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郭華教授作主旨發言
郭華教授的發言主題是“共享發展中的三維正義:分配、機會、與能力”。她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奮鬥目标,共享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共享發展強調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同享有,彰顯了分配正義、機會正義與能力正義的三維價值。共享發展中,社會資源公平分配、社會保障健全等,體現了分配正義;個人發展機會均等、公平享有教育、醫療、就業創業等機會,顯現了機會正義;促進個體全面發展、扶助弱勢群體等,實現了能力正義。
西南财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胡建教授作主旨發言
胡建教授的發言主題是“社會公平正義視域下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現實挑戰與路徑選擇”。他指出,共同富裕與社會公平正義密切相關,共同富裕彰顯着社會公平正義的内在屬性,社會公平正義成為共同富裕的核心價值訴求。在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理念指引下,新時代共同富裕體現出實現主體的全民公正、實現内容的實質公正和實現方式的程序公正等新的内涵拓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以社會公平正義為訴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面臨着發展質量、利益格局、體制機制和意識形态等方面的困境與挑戰。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旺舟教授作主旨發言
馮旺舟教授的發言主題是“教育公平及其反思——兼評安德烈·高茲的教育公平理論”。他先回顧了法國左翼思想家安德烈·高茲對資本主義教育體制的批判。高茲揭示了資本主義教育體制是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分工再生産的基礎。這種體制造成人性的壓抑和人的分化,使人固定在生産鍊條當中,束縛了人的全面發展。高茲的批判對我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之後,馮旺舟教授結合自己的新疆工作經曆分享了中國教育公平的南疆實踐。
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晶副教授作主旨發言
王晶副教授的發言主題是“馬克思總體正義觀的三大旨趣”。她指出,馬克思将正義規範從交換領域和分配領域轉移到生産領域,從法權領域轉移到制度領域,從抽象的理想領域轉移到曆史的現實領域。通過這三個轉移過程,馬克思表達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理論旨歸:即以生産問題為基礎的經濟正義、以制度問題為基礎的政治正義,以及以人的尊嚴問題為基礎的社會正義。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清晰地闡發了從對物的關懷到對人的關懷,以及從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的理論訴求。
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婉芝副教授作主旨發言
李婉芝副教授的發言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與公民政治德性提升”。她提出,提升公民政治德性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不僅是其重要保障和精神動力,更是衡量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标準。公民政治德性提升是适應新時代社會主義主要矛盾變化的需要,也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為有效提升公民政治德性,應增強公民主體意識、培育奉獻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公共實踐能力和遵守規則能力。
閉幕總結
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馮顔利作會議總結
四場主旨發言結束後,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馮顔利 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發言。他對beat365体育官网和各位與會專家表示衷心感謝,期待大家積極參加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為推進國家公平正義事業做出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段忠橋回顧了政治哲學中的“伍德命題”及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公平正義問題,提出探讨理論問題可以推進社會主義實踐,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議。
會議最後,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代表承辦方對學會和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感謝,并期待更多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參與到公平正義問題的研究之中。
至此,“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術研讨會暨公平正義研究專業委員會2025年年會圓滿落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