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珞珈學術周“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學術報告會之三——新冠疫情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設的哲學反思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5-28

本網訊(通訊員 侯鴻)2020年5月27日上午,beat365体育官网“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珞珈學術周第三場學術報告會順利舉行并取得圓滿成功。本次報告會的主題是“新冠疫情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設的哲學反思”。報告會由beat365体育官网汪信硯教授主持,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王鳳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雲飛教授、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哲學院王雨辰教授、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晶老師圍繞會議主題做了精彩發言。本次會議通過騰訊會議和哔哩哔哩直播平台舉行,其中騰訊會議參會人數達到上限,哔哩哔哩直播觀看人數也達到2000多人次。

會議伊始,汪信硯教授向大家說明了本次會議的主題,随後介紹了4位校外發言人,并代表主辦方對4位老師以及其他參會的老師和同學表示熱烈歡迎。

首先發言的是王鳳才教授。王鳳才教授以“生态文明:人類文明4.0,而非‘工業文明的生态化’”為題,為大家作了精彩的報告。王鳳才教授從生态文明與工業文明的關系,生态文明與人類中心主義、非人類中心主義的關系,生态文明與社會制度、生态正義的關系入手闡述了他的三個觀點。首先,王鳳才教授認為,生态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态,而非“生态化”的工業文明;其次,王鳳才教授強調,放棄“非人類中心主義”,并非回到“類本位的人類中心主義”;再次,他指出,即使實現了生态正義,也未必能夠實現生态文明。

第二位發言的是張雲飛教授。他的發言題目為“面向後疫情時代的生态文明抉擇”。張雲飛教授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将人與自然的矛盾尖銳地呈現出來,這要求我們将生态文明建設擺在極其突出的戰略位置,汪信硯教授《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論審思》一文的發表有助于回歸到對生态文明的科學認識的路線上,但在維護和張揚生态文明建設科學導向尤其是紅色導向方面有諸多未競之言。對此,張教授首先從生态文明的總體方位問題着手闡述了他的觀點,他認為生态文明不但不是依附于工業文明的,反而是一切文明存在的條件和基礎;在生态文明的價值取向問題上,張教授認為,實現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的統一是生态文明的最終價值取向和價值理想;在生态文明的正義追求問題上,張教授認為,隻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真正談得上公平正義,才能真正實現生态正義。

第三位發言的是王雨辰教授。他的發言題目為“論生态文明的本質與價值歸宿”。王雨辰教授闡述了他的三個核心觀點:第一,生态文明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本真含義;第二,生态文明不僅僅是将工業文明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設是一種環境保護,但并非所有環境保護都是生态文明建設;第三,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歸宿隻能是“環境正義”,隻有處理好、協調好人們之間的生态利益矛盾,實現“環境正義”,生态危機才能得到根本解決,生态文明建設才能真正展開。

第四位發言的是楊晶老師。她的發言題目為“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目标”。楊老師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種超越了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繼承與發展,它并不否認工業文明時期人類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并強調要對這些成就加以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其次,工業文明的不可持續性導緻其無法轉向生态化。楊老師認為,汪信硯教授的文章忽視了工業文明的發展方式必然帶有對資本的逐利性,以及生态文明的發展不單是技術層面的綠色發展,還包括了在社會管理、意識形态、生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綠色發展,因此認為生态文明隻是工業文明的生态化,或者是工業文明的4.0版的理解是片面的。

第五位發言人是汪信硯教授。他對前面四位學者的發言一一作了回應。關于生态文明的本質,汪信硯教授回應說,生态文明的發生是以人類形成自覺的生态意識為前提的,離開這個前提則沒有生态文明可言,“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衰”也不足以說明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礎和條件,總體而言,在這個問題上,張雲飛教授的“文明基礎論”泛化了生态文明,而王鳳才教授和王雨辰教授的“文明新形态論”還有待論證。關于生态文明的價值取向問題,汪信硯教授反對抽象地談論人類中心主義,強調應該區分個體本位和群體本位的人類主義與類本位的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前者目前還隻是生态文明理論研究的一種主張,而後者是在曆史上早已存在的人們現實實踐活動的價值取向,它是當代生态危機的價值論根源;第三,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是不可能完全超越的。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正義追求問題,汪老師則主要從生态正義概念及讨論生态正義的方法論、生态正義實現的社會制度條件兩方面作出了回應。

在互動環節,各位老師耐心細緻地回答了同學們在交流區提出的問題。

最後,汪信硯教授對幾位校外學者的精彩報告和師生的熱情參與表示衷心感謝。汪信硯教授說,本次會議對新冠疫情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設進行了深刻的哲學反思,有助于我們更進一步理解生态文明并更好地推動新時代的生态文明建設。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