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珞珈學術周“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學術報告會之五——新冠疫情的倫理反思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5-31

本網訊(通訊員:胥子龍)2020年5月29日上午,beat365体育官网“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珞珈學術周第五場學術報告會順利舉行。本場學術報告會的主題是“新冠疫情的倫理反思”,由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李勇主持。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萬俊人教授,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江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葛四友教授以及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義天教授四位學者參加會議并進行了精彩的報告。本場學術報告會通過騰訊會議平台進行,并在哔哩哔哩平台實時轉播,據不完全統計,騰訊會議參會聽衆達200餘人,哔哩哔哩直播觀看人氣最高達3541人。

首先由李勇副院長緻開幕詞,介紹了四位報告人和本次學術報告會的背景。

第一位報告人是萬俊人教授,他的題目是“非常态社會治理中的官德問題”。在報告中,萬教授基于非常态社會的不可預測性、不可複制性、超風險、疑難性以及人類自身的局限,強調了官員吏治的重要性,他提出,為應對非常态狀況,官員不僅應當有堅定的信仰、優秀的組織協調能力、較好的公共管理經驗、一定的領導魅力,還應具有三種敏感性:即對主流民意及其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對社會非常态或者社會緊急狀态的高度敏感性、對社會變化大勢,對重大事件所關涉到的社會連帶反應或者可能的反應具有高度敏感性。最後,萬教授總結道:“官德的根本是在于心中有民,一切為了人民”。

第二位報告人是江暢教授,他的題目是“重建人類禁忌觀念”。江教授首先指出禁忌是人類生命安全的守護神,現代化和啟蒙打破了傳統的禁忌觀念,但為了讓人類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須重建禁忌觀念,形成對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江教授同時指出今天禁忌觀念必須考慮全球化、市場化和科技化,以滿足時代對整個人類更好地生存需要。他将禁忌對象分為了敬畏對象和恇畏對象兩種,敬畏對象主要為自然、神靈和祖先;恇畏對象分為危險事物和不潔事物。最後,為了使禁忌成為人們的生存底線觀念,江教授提出了四種措施:1、從小培養人們的畏懼和禁忌意識;2、強化觸犯禁忌的恥感和罪感;3、營造觸犯禁忌的輿論氛圍;4、用法律和道德促進禁忌觀念的形成。

第三位報告人是葛四友教授,他的題目是“疫情引發的三個道德觀念的挑戰”。葛教授所讨論的三個道德觀念分别是無罪推定、不傷害無辜者和尊重權利,葛教授認為,疫情所引發的對這三者的挑戰分别是有毒推定、傷害無辜者和侵犯權利,在疫情嚴重危害的背景下,道德條件相較于和平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從後果主義的角度來考慮,疫情期間,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三個道德觀念的違背和挑戰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葛教授提出了初定合理性和初步合理性的區分、帕菲特式解讀和羅爾斯無知之幕理論、諾齊克的解讀和洛克的三種觀點,并分别解釋了這三者的合理性所在。報告中,葛教授特别強調了對度的把握,強調要避免将有毒推定變成有毒斷定以及要注重保護弱者。

第四位報告人是李義天教授,他的題目是“平凡生活的脆弱和韌性”。李教授首先反思了倫理學與疫情的關系,提出應當從疫情的角度來反思倫理學,認為倫理學真正發揮其作用應當是在極端情況到來之前,是在人們的平凡生活當中。李教授認為,平凡生活是日常性、持續性的家庭生活,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天災、人禍、壞的運氣都會威脅到平凡生活,同時,平凡生活也是堅韌的,它的脆弱和韌性都源于我們的生活本身。但平凡生活的堅韌程度是取決于有識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李教授倡議,倫理學應當要為增強平凡生活的韌性做出貢獻。

在四位教授報告期間,聽衆們也在讨論區進行了熱烈的讨論,李勇副院長總結了聽衆們的讨論,并分别向每位教授提出一個問題,四位教授也各自做出了精彩的回應。

本次學術報告會精彩紛呈,視角獨特,對指導我們通過理性方式看待和思考這次新冠疫情帶來諸多有益啟示。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