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珞珈學術周“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學術報告會之七——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困境與調适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6-01

本網訊(通訊員 何泳豪)2020年5月31日上午,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的“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适”珞珈學術周第七場學術報告會順利舉行,該場學術報告會的主題是“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困境與調适”。本次學術報告會由beat365体育官网嚴瑜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彭泗清教授、南開大學政府學院周一騎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喻豐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郭永玉教授圍繞會議主題為大家呈現了他們最新的思想觀點和研究成果。該場學術報告會通過騰訊會議平台進行并在哔哩哔哩平台實時轉播。

論壇開始,嚴瑜教授用自己在武漢的親身經曆和感受,指出此次報告内容的重要意義。嚴教授認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新冠疫情的發生已經給我們的社會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在未來的日子裡,這種影響還會持續存在,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調整對新冠疫情的認知,來應對我們面臨的壓力與困惑。

第一位發言的是彭泗清教授。他圍繞“後疫情時期的消費者心态與企業對策”問題,回應了“我心飛翔”到“心安何處”這樣一個面對疫情大家普遍困惑的話題。彭教授指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現,導緻了消費者心理邏輯的變化,從而引發了人們對消費方式的轉變,并圍繞以下四個關鍵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1、疫情爆發及其連鎖反應對消費者行為造成的影響;2、消費方式表現出長期性的顯著改變;3、企業管理如何應變;4、對于這些問題出現的各種答案應該我們應該聽取哪一方。彭教授認為,後疫情時代社會所謂的報複性消費并沒有發生,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有效的影響了消費者在購物前與購物中的購買決策。對于這些問題的發生,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分析外在消費行為的改變原因,把應對疫情傳播狀态下的底層消費邏輯梳理清楚,這樣才能為企業提出合适的應對之道。

第二位發言的是周一騎教授。周教授着重闡述了“新冠疫情的意義領悟”。周教授指出,古往今來,我們在面對天災時,一般都會從“我-它關系”和“我-你關系”來思考,這兩種關系的思考其實也是對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思考。此次新冠疫情也向人們昭示:人不是自然的主宰,是受自然限制的。我們隻有承認人類命運受自然主宰的必然性,才能深刻領悟其所蘊含的生命意義。結合本次疫情所發生的問題,周教授認為,作為自然傳達給人的訊息,疾病意味着一種警告,它提示我們不能做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及當前環境要求的不切實際的事情 ,以至于陷入困境而不能前行。

第三位發言的是喻豐教授。喻教授報告的主題是“疫情導緻道德保守了嗎?”。喻教授首先用自己在疫情期間的親身經曆引出曆史和時代在每個人心理上留下的印記以及心理學對“曆史感”研究的忽視。接着喻教授彙報了他在疫情起間進行實證研究的結果,即對病毒的厭惡導緻了道德絕對主義。他引述了先前研究,即在疾病流行的時候,大多數人會做出傾向于做出更加保守的道德判斷。喻教授也在此基礎上給大家展示了其實驗室近期圍繞疫情發展進行的有關道德的大數據研究。針對這些道德判斷在非常時期明顯趨于保守的變化特點,喻教授結合厭惡和進化論的觀點,指出我們對細菌的厭惡是進化而産生的一種預警機制,這種預警機制構成了我們的行為免疫系統,表現為一套由厭惡而産生的心理防禦機制。在面對病毒及其傳染時,我們的這種行為免疫系統會起作用,進而會導緻我們的道德判斷變得嚴苛,對道德錯誤的容忍度降低,同時增加對“非常态”的回避以及對傳統的維護。喻教授闡述了這種道德保守對創新、群體排斥、道德苛責等後果的影響,并最後指出,我們可以通過理性判斷來預警這種心理機制,并據此調整和判斷自己的行為。

第四位發言的是郭永玉教授。他的報告主題是“疫情背景下民衆的系統合理信念”。郭教授簡明地介紹了我國的疫情應對與社會治理,然後對系統威脅與系統合理信念關系、政府責任歸因的中介作用、政府積極行為的調節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讨。郭教授認為,應對突發事件有三種策略,分别是否認、弱化和重建,其中否認是尋找替罪羊,是最不利于問題解決的,而重建是最有利于組織聲譽、公信力的恢複與提升,重建的策略包括關心、同情、道歉和追責,道歉和追責是最積極的重建策略。郭教授在他們的課題研究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疫情背景下,系統威脅負向預測系統合理信念。系統威脅增強了個體對政府進行責任歸因的傾向,進而導緻系統合理信念降低。随着對政府積極行為感知水平的提高,系統合理信念的降低情況改善了。

在互動環節中,現場聽衆與四位學者針對報告會中的疑問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和交流。

此次學術報告會,參會專家們為大家呈現了他們最新的思想觀點和研究成果,踐行了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的結合。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