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萐父先生與當代中國哲學”學術研讨會順利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8-16
本網訊(通訊員 劉思源 秦平)2020年8月14日—15日,“蕭萐父先生與當代中國哲學”學術研讨會在線上成功召開。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BEAT365唯一官网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戰略研究中心主辦。來自日本郡山女子大學、日本熊本縣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延安大學、内蒙古大學、西南醫科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華僑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等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會議開幕式上,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蕭萐父先生哲嗣蕭萌女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理論研究所何建明教授分别發表緻辭,并宣讀了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給會議發來的賀信。
會議開幕式的視頻截屏
本次會議分為三場進行。
在14日上午舉行的第一場會議中,深圳大學景海峰教授首先指出,蕭先生是一位具有強烈的現實關切和使命感的學者,其對儒家經典诠釋的視野仍有啟示意義。景教授認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就是建立在經典系統上,中國文化的複興必須激活對經典的理解、曆史文化的記憶,将生命個體經驗、時代體驗與曆史情境結合起來,體認儒家思想。日本郡山女子大學何燕生教授以比較的方法和整體的視野分析了胡适、蕭萐父、柳田聖山的禅學研究,闡明了如何從問題意識研究佛教,并提出要把蕭先生放到整個世界環境和哲學史中進行宏觀地審視,主張跳出以蕭先生研究蕭先生的局面。日本熊本縣立大學山田俊教授從蕭先生的六篇文章入手考察了蕭先生對道家道教的研究,認為蕭先生的道家道教論考在其最初階段已達到完美的程度,同時也體現了蕭先生以包容的姿态平等研究儒釋道的一貫風格。中國人民大學何建明教授在發言中指出,過去的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重視文化的統一性特征甚于多元性,因此忽視了地方志文獻對于一些宗教重大問題和普遍性問題研究的作用。他認為充分利用地方志文獻,進行“縱比和橫校”并結合田野調查對于宗教研究具有新的拓展意義。深圳大學李大華教授聯系蕭先生的為學與為人闡述了中國的士人精神,強調了啟蒙是士人本有的擔當,士人的人生哲學不是生存哲學,而是反思哲學,必須要繼承古人的反思批判精神。暨南大學高華平教授論述了蕭萐父先生哲學研究的曆史意識的形成原因及其作用,從蕭先生對曆代中國哲學家之“曆史哲學”的研究的重視、在中國哲學史研究中的範式突破、對中國哲學史料學的重視以及現實關懷四個方面分析了這種曆史意識。
在14日下午舉行的第二場會議中,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教授介紹了蕭先生的“詩化哲學”理論,認為蕭先生不僅在學理上提出了“詩化哲學”的概念,還身體力行地追求中國哲學的詩性特質。對這一中國哲學特質的重視也将有利于重寫、改寫中國哲學史,回應中國哲學的民族性問題。四川大學蓋建民教授從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角度評價了蕭先生的學術思想方法,指出蕭先生對于道家道教文化價值的肯認仍然值得重視,要推進道教文化的現代诠釋和創造性轉化。延安大學崔海亮副教授介紹了蕭萐父先生中國哲學史觀形成的思想背景、主要特點和哲學史研究的主要方法,比較全面地論述了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研究中的多重創見。内蒙古大學張志強博士将梁啟超、侯外廬與蕭萐父的啟蒙說歸結為三種不同的學術進路,在三者思想異同的比較中客觀分析了蕭先生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BEAT365唯一官网儲昭華教授從唐甄的論斷為切入點,借鑒了牟宗三先生“政道與治道”的解釋框架,透視黃宗羲、王夫之、唐甄等明清思想家的主張,找尋明清啟蒙思想的突破、意義及貢獻所在。暨南大學黃燕強副教授聚焦梁啟超的“理學反動”說,考察了諸家對其的回應及學派之間的交互關系,并試圖總結諸家在清學史研究上的共同的學術趨向。西南醫科大學陳屹副教授從“先天—後天”、“本體—工夫”的視野解讀了黃宗羲和陳确在“性善論”上的異同,指出其争辯的本質是本質先天論和工夫先天論的區别,澄清了黃宗羲對陳确的質疑并進一步肯定了後者“接着講”的創造意義。四川省社科院李遠國教授認為,要以信仰、神靈為中心構建道教神仙譜系,考察道教中的神仙信仰與祖先崇拜。他指出,系統梳理道教神學神系和圖像研究對推動道教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接下來,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周中華教授深情朗誦了自己創作的紀念蕭先生的詩歌,作為第二場會議的尾聲。
部分與會學者的視頻截屏
15日上午繼續舉行第三場會議,四川大學詹石窗教授回憶了自己與蕭先生的交往,并就“應用國學”發表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應用國學”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學術精神和文化主體意識,其着眼點在于挖掘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解決現實問題。深圳大學問永甯教授通過剖析史料并聯系曆史情境,分析了清朝第一文章《告終養疏》的政治象征意義,認為其第一不在文字,其實質是顧炎武等遺民群體和清政府在抗争與壓制中達到的一個相互妥協的文字宣言。四川大學朱展炎副研究員從曆史文獻、田野調查等角度考察了花王聖母崇拜以及圍繞其展開的崇拜儀式,指出花王聖母形象及其對她的崇拜經曆了一個由民間到官方,不斷發展、建構、叙述和記憶的過程。華僑大學黃海德教授通過回顧蕭先生與第二屆唐君毅學術思想國際研讨會,與大家分享了蜀學對唐、蕭兩位先生的影響,蕭先生對家鄉學術事業的不懈支持,以及蕭先生對唐先生思想的定位與評價,并論及唐先生的學術思想特征。BEAT365唯一官网謝遠筍副教授指出,蕭先生“雜已成純”的學術史觀的根本旨趣是要以學術平等的精神研究百家諸說,強調哲學問題與範疇,并自覺追求啟蒙價值、反思現代性,為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謀求出路。暨南大學劉依平博士對蕭萐父先生給韋政通先生的四通手劄進行了考釋,回顧了書信的背景和兩先生交往的細節,展現了兩人相似的學術追求、文人氣質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命運的感歎與關心。BEAT365唯一官网趙立碩士比較細緻地梳理了蕭先生“純化”與“泛化”哲學史觀産生的曆史背景,并從兩方面評價了蕭先生哲學史寫作的得失及當代中國哲學史多元寫作的可能路徑。深圳大學胡志明碩士以蕭先生的學思曆程為線索,從四個階段分析了蕭先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造性诠釋,這種诠釋植根于蕭先生對于世界文化和中國哲學未來的前瞻,其關懷仍然是探求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契合。
綜上,在為期一天半的會議中,老中青三代學者不僅圍繞哲學史研究方法論、儒釋道研究、中國哲學的現代化、明清哲學等議題展開了對蕭先生學術思想的熱烈探讨,而且回憶、分享了蕭先生與學界交遊的往事和日常點滴,從“有字”和“無字”兩個層面更加立體、豐滿地再現了一代哲人的崇高形象,讓與會學者和聽衆對蕭先生有了更加深刻、生動的了解與認識。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