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複旦大學白彤東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9-26

本網訊:(通訊員 胥子龍)2020年9月25日下午,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白彤東教授應我院邀請,在振華樓B214報告廳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超越民族國家與世界主義——儒家的新天下體系”的講座。講座由中國哲學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主持,院長吳根友教授點評。副院長李勇教授、副院長黃超副教授、外國哲學教研室楊雲飛副教授、基礎心理學教研室張春妹副教授以及學院40多位同學參加了此次講座。

白教授首先介紹了自己的學術經曆。然後從十九世紀中國建立民族國家的努力說起,講到現代民族國家身份為中國帶來的困擾。白教授認為,建立民族國家并不是建立現代國家的唯一道路,甚至不是最好的道路。白教授将周秦之變比為歐洲早期現代化,細緻解讀了由周至秦的封建制度及其變遷,指出戰國時期各國均會面對的兩個政治難題:陌生人組成的大團體如何凝聚?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并通過分析《孟子》“恻隐之心”一章,介紹了儒家的仁愛觀念,進一步地講述了儒家如何通過有差等的仁愛和文化上的“夷夏之辨”來解決這兩個政治難題。

接着,白教授對比了民族國家體系與非民族國家體系的優勢與劣勢。白教授認為民族國家體系的優點在于内在凝聚力強,劣勢在于這種凝聚力所帶來的排他性。非民族國家體系不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更具包容性,但相對的凝聚力也較弱,其典型代表就是世界主義。從儒家的觀點來看民族國家體系太過于排他,幾乎是不可避免地導緻國與國之間的戰争,而世界主義又取意過高,其結果往往适得其反。

最後,白教授總結了儒家新天下體系對中國當代的意義,認為儒家的新天下體系可以在民族國家體系與世界主義之間取得平衡,找到一條中道。儒家的國際關系原則是既承認主權又允許超越它,白教授總結為“仁責高于主權”。儒家對現代性問題的這一解答,相對于西方近代民族國家理論和當代世界主義理論具有其優越性。

講座結束,由吳根友教授進行了總結和點評。白教授對吳教授的點評進行了簡單的回應,并回答了在場老師與同學們的提問。


(圖片: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