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北京大學豐子義教授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10-26

本網訊(通訊員 黃丹陽)2020年10月23日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系列名家講座第五講在振華樓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舉辦,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豐子義為大家帶來題為“馬克思的文明理論及其當代意義”的講座。本次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趙士發教授主持,我院師生積極參與。

豐子義教授從“人類文明向何處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闡述了馬克思關于人類文明的基本立場與觀點,并說明了從人類文明走向看待中國發展的理論要素。

首先,豐子義教授開宗明義地指出,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需要馬克思。當代社會蘊含發展機遇,也暗藏文明危機。為回答時代問題、應對文明危機,重新審視馬克思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客觀需要。第一,當代世界的發展需要用馬克思的理論進行分析。當今時代性質、時代問題與時代發展的根本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馬克思的理論并未過時。第二,當代世界的發展需要馬克思的批判意識與批判精神,用以明确發展方向,提供思想引領。第三,當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馬克思的價值指引。馬克思關注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問題,當代世界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馬克思的出場。

接着,豐子義教授從七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馬克思關于人類文明的基本立場和重要觀點。其一,關于文明本身的理解問題。馬克思論述人類文明的語境涉及整個人類社會曆史,但他重點關注的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為代表的現代文明。在馬克思那裡,“文明”與“社會進步”基本等同,他通過唯物史觀來看待社會的發展趨勢。其二,關于文明的追求目标和價值指向。豐子義教授認為,馬克思所論述的文明的追求目标和價值指向與其理論主題完全一緻,即人的解放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三,關于文明發展的内在矛盾及其根源。馬克思将資本看作現代文明的内在矛盾,他不僅肯定資本對文明的創造作用,而且看到了資本對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嚴重扭曲。其四,關于文明進步的條件和環境問題。馬克思不僅對文明進步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等做了一般性分析,而且在對比研究中對特定國家、民族做了詳細的論述。其五,關于文明發展的規律和道路。豐子義教授強調,馬克思重視對文明曆史性、規律性的探索,規律具有統一性,但發展道路富有多樣性。其六,關于文明的發展與全球化。民族文明與世界文明的發展并行不悖,馬克思的理論将現代文明、普遍交往與世界曆史緊密關聯。其七,關于東、西方文明的關系問題。近代以來,東、西方文明的發展呈現出不平等的格局,這本質上反映了資本與文明的關系問題。

最後,豐子義教授闡明了從人類文明走向看待中國發展應有的理論要素。一是“中國道路”。他認為,道路是規律在各個國家、民族的具體實現方式,規律則通過條件為自己開辟道路。中國道路開創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成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态。當代學術研究應從基礎理論方面解析中國道路與世界文明道路、文明發展規律的關系。二是“中國經驗”。中國經驗既蘊含中國發展的特殊性,也具有整個人類文明探索的普遍性,能夠反映人類文明進步的規律。三是“中國問題”。中國問題不是指在中國的所有問題,而是真正涉及到中國發展與前途命運的理論問題、現實問題。基于這一理解,我們應當關注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遇到的一般性問題、中國自身特有的問題以及全球性的問題。豐子義教授總結認為,對于人類文明發展與中國的發展,應當積極參與、有所作為,加強自主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

豐子義教授的講述邏輯嚴密,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強烈的現實關懷。在座師生備受啟發,現場氣氛熱烈。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