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第四屆武大華科哲學博士生論壇”遴選活動圓滿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12-15

本網訊(通訊員 耿夢圓)2020年12月10日下午2點,“第四屆武大華科哲學博士生論壇”遴選活動在振華樓B214舉行,此次活動經過前期博士生自主投稿,我院最終選出11位博士生參加。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beat365体育官网與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兩院博士生理論水平與科研能力。

此次遴選活動邀請了beat365体育官网中國哲學教研室儲昭華教授、宗教學教研室翟志宏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趙士發教授、外國哲學教研室潘磊副教授出席活動并對博士生的報告依次進行了點評。研究生兼職輔導員李晶主持。

陳晨同學就《海德格爾“死亡”概念對安甯現象的遮蔽——從儒家的視角看》一文作了報告,他從“‘死亡’概念對安甯現象的遮蔽”以及“一體化的連續性安甯現象”對論文進行了闡釋。

陳晨同學進行學術報告

陳翠婷同學對《從舜之大孝談“仁”與儒家人倫》一文進行了報告,她從“舜的單向性與人倫之至”、“孝親、仁愛與公理”、“大孝與為仁由己的必然性”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趙景晨同學對《朱熹仁學生态内涵之于生态倫理學的适應性及啟發性》一文作了報告,他從“朱熹仁學生态内涵與整體主義生态倫理學的相容性”、“朱熹仁學生态内涵别于西方生态倫理學的獨特性”、“朱熹仁學生态内涵之于當代生态倫理學的适應程度以及啟發”三個方面對論文進行了闡釋。潘磊老師提出,題目的拟定要注意技巧、不要太拗口,從朱熹的視角出發對于處理全球生态問題是否具有獨創性、要把亮點表明出來。

劉飛同學對《<壇經>中的唯識學思想》一文展開了論述,他從“《壇經》與唯識學有着共同的思想淵源”、“《壇經》中的三身四智”、“《壇經》中的八識轉四智偈”、“《壇經》中的三科法門”對文章作了報告。翟志宏老師認為,文章的文本支撐很到位,然後又對文章的寫作目的、唯識學涉及到的核心問題、《壇經》中的思想與唯識學的核心思想的關聯具體表現在何處進行了提問。

洪明超同學對《信靠與委心:心學思想的宗教精神——兼與基督教比較》一文作了報告,他從“港台新儒家論儒學的宗教性”、“陸王心學對程朱理學的批判”、“基督教中的‘委心’”、“心學的‘委心’”對論文進行了闡述,說明了通過對照基督教與心學中的“委心”,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心學乃至儒家思想中人與超越者的關系,以及修身成聖的途徑。

老師進行點評

範根生同學對《“癡情”與“絕情”:張岱情欲思想之探讨》一文進行了論述,他從“‘癡情’:以情之真破假道學及‘禮法世界’之僞”、“‘絕情’:澡身浴德,制欲歸理以還性命之初”、“‘癡情’與‘絕情’的内在統一”三個方面作了報告。

黃丹陽同學對《論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的“現實的個人”概念》一文作了報告,她從“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現實的個人’概念的理論内涵——現實的個人作為個體存在具有何種規定性?”、“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現實的個人’概念的内在邏輯——現實的個人通過什麼方式存在?”、“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現實的個人’概念的價值旨趣——現實的個人在發展道路上應具有怎樣的價值追求?”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趙歡同學對《關于概念辯證法的一點思考》一文進行了論述,他從“概念的辯證運動”、“概念辯證法的兩個特征”、“叙述方法之于概念辯證法”三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闡釋。

劉奕文同學對《馬克思的正義觀與普遍價值觀念》一文作了報告,她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闡述:“從‘價值與價值觀念’之别看‘正義與正義觀’之分”、“從‘普遍價值與普遍價值觀念’之别看‘正義的普遍性與正義觀的普遍性’之分”、“馬克思的正義觀:更具普遍性的正義觀”。

馮雪雪同學對《“跨越卡夫丁峽谷”與中國道路的建立——對<給維·伊·查蘇利奇的複信>的解讀》一文進行了論述,她從“馬克思給查蘇利奇的複信”、“‘跨越論’的具體内容”、“建立中國式的發展道路”、“後疫情時代的一個反思”四個方面作了報告。趙士發老師對“跨越”的條件是什麼這一問題進行了讨論。

樂旭順同學對《得魚忘筌之言說:論莊子的“吊詭”之為“釣詭”》一文作了報告,他從“五種已有理解及其問題”、“将吊詭理解為‘釣’詭”、“‘釣’詭,作為莊子哲學的方法”、“‘釣’詭,作為莊子哲學的本質”四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論述。

本次遴選活動,博士生們的論題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美學、倫理學等領域。點評老師們從問題意識、文章構架、概念闡述等角度對博士生們的論文進行了細緻深入的點評。

遴選活動結束後,同學們對老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達了感謝,并表示,之後會對論文内容将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補充,将更高質量的文章呈現在大家面前。

老師宣布遴選結果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