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浙江師範大學李建華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3-25

本網訊(通訊員王瑞)2021年3月22日下午,浙江師範大學李建華教授在振華樓B214報告廳為我院師生帶來一場題為“關于道德空間的幾個理論問題”的講座。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主持。倫理學與政治哲學教研室葛四友教授、陳江進教授以及倫理學專業同學參加了此次講座。

李建華教授首先介紹了道德空間概念的發展,指出空間至少可以包括四種形态: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心理空間、道德空間。李建華教授認為道德空間作為一個理論問題提出來,這啟示我們在思考倫理道德問題時,空間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維度。

接着李建華教授對道德空間的概念進行界定,進一步指出道德空間的特殊性和三個維度。道德空間,顧名思義就是構建個體生命意義、價值體系的場所,内在地涵蓋了個人道德權利與義務等多個方面的内容,它具有主體間的互惠性、空間結構上的開放性以及主體價值判斷與選擇上的獨立性。李建華教授指出,道德空間的維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從個體的道德發生機制來看,道德空間可以分為身體性與心理性兩個維度;二是從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來看,道德空間可以區分為私人性空間與公共性道德空間兩個維度;三是從空間的構成要素來看,道德可以區分實體性道德空間與虛拟性道德空間兩個維度。

最後,李建華教授認為道德空間主要是立足于個體自律範疇而建立起來的生活空間,道德空間可以被視為一種“自我立法的空間”,其對象不僅是針對空間中的日常生活的立法,也是空間本身作為道德實踐場域的立法。此外,道德空間也應當考慮如何去“立法”的問題。道德空間,是基于自我價值涉及的“認同——實踐”空間,它在呼喚個體“良善生活”回歸的同時,也對隐藏于現代社會生活背後不道德、不文明現象展開了深刻反思。

講座結束後,葛四友老師和陳江進老師分别就道德空間的交互性和道德空間兩種可能的指向等問題與李建華教授展開深入讨論。整個講座學術氛圍濃厚,師生們均表示此次講座内容充實、幹貨滿滿、收獲頗豐!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