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百年中國話語構建” 慶祝中國共産黨誕辰100周年與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符号學 跨學科論壇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3-29

本網訊(通訊員 薛念鵬)2021年3月27-28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百年中國話語構建”——慶祝中國共産黨誕辰100周年與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符号學跨學科論壇在BEAT365唯一官网成功召開。本屆論壇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和BEAT365唯一官网毛澤東思想研究所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50餘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期刊和出版單位的9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就論壇主題展開了跨學科學術交流和深入研讨。

beat365体育官网趙士發教授作為論壇創辦人與開幕式主持人,介紹了論壇的創立和舉辦情況,表明馬克思主義符号學是跨馬克思主義與符号學的理論,二者的結合是當代世界符号化與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本屆論壇主要聯系黨的百年曆史讨論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問題;與會學者來自哲學、符号學、新聞傳播學、文學和政治經濟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副書記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沈壯海教授代表學校緻開幕辭,指出新冠疫情之後的2021年,珞珈山迎來了“櫻花節醫護專場”和學術會議的春天;充分肯定了馬克思主義符号跨學科論壇和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重要意義;同時指出BEAT365唯一官网還在緻力于構建每一學科的學術話語體系,使分科研究和跨學科研究全面展開,共同緻力于科學構建中國話語體系。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龍滔書記代表學院感謝各位與會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提出要将beat365体育官网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學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中國馬克思主義世界化的重要平台。

BEAT365唯一官网汪信硯教授在開幕式上就“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何以可能”的問題做了主題報告,指出要在中國話語背景下研究馬克思主義,并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形式、新哲學傳統、中國道路新探索和新範式等幾個維度深刻诠釋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合法性。

論壇共設置五場大會發言和三場分組讨論。大會發言中,94歲高齡朱傳棨教授深情地講述了李達和王會悟在中國共産黨創立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傳播做出的重要貢獻,并勉勵後輩學人弘揚紅船精神與傳承先賢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中央黨校薛廣州教授分析了中國話語建構的基礎和邏輯在于中國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王雨辰教授讨論了生态共同體話語與生态文明理論建構的倫理學路徑與曆史唯物主義路徑,杭州師範大學施旭教授則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符号學研究應注意符号使用主體、符号文化系統和方法論等的研究,要規避符号泛化等傾向;南京大學藍江教授分析了數字化時代的算法控制問題,中山大學郭冰茹教授從具體文學文本角度讨論了“中國故事”講述中的話語建設,北京大學劉軍教授則分析了歐洲古典浪漫主義思潮對馬克思經典文本話語的影響;清華大學夏瑩教授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與唯物史觀的關系,提出了社會政治哲學的主張,華中科技大學王曉升教授則對概念異化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學者們在論壇報告交流的過程中,還聚焦了與信息技術革命緊密相關的“意識形态與話術控制”“符号中的專業編碼是否具有社會性”“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走向世界”等前沿話題,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觀點。在分組讨論中,一些青年學者與研究生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會專家教授們與他們進行了交流。

大會閉幕式上,武漢理工大學鄧喜道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陳世珍副教授與中南大學劉臨達老師分别彙報了各小組讨論情況,趙士發教授對大會作了全面總結。在此次的跨學科論壇交流中,學者們分享了最新的學術成果,拓寬了研究視野,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當代中國話語體系構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厘清了馬克思主義符号學的理論框架和未來研究路徑,為第四屆馬克思主義符号學跨學科論壇奠定了基礎。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