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傳統文明的轉換與發展高端對話會”在我院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4-17
本網訊(通訊員劉旭)2021年4月8日-9日,在武漢“解封”周年紀念之日,由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宣傳辦聯袂主辦,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與兩岸國學中心承辦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傳統文明的轉換與發展高端對話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共同指導下于BEAT365唯一官网振華樓B107會議室舉辦。本次會議由《哲學動态》編輯部、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台灣研究所、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與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基地——BEAT365唯一官网比較哲學與文化戰略研究中心聯合協辦。來自國内外的20多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共聚一堂,圍繞對話會主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讨。
開幕式由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主持。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常委沈壯海副書記代表學校緻開幕辭。沈書記首先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學者表示歡迎;其次,沈書記表示,将本次會議的召開時間定在武漢解封周年紀念日具有特别的意義,去年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傳承的正是中華民族的特質禀賦和文化基因;最後,沈書記表示,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是跨學科、綜合性的學術平台,力求在中外文明對話過程中發出中國學者的聲音,在對話中推進學術思想的創新與發展,并對本次高端對話會緻以良好祝願。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研究員表示,本場高端對話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首次走出平潭舉辦活動。選擇在4月8日走進武漢,是對英雄城市抗疫精神的緻敬,也是緻敬中華文明的内在力量。他說:“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明的現代創造性轉換,是從我們自己的文明内部生長出來的優良品質,我們今天就通過對話會一起探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傳統文明的轉換與發展。”
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宣傳辦王浩主任代表主辦方向與會的專家學者介紹了平潭在新時代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對台工作中的先行性與獨特性的定位,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連接兩岸中的根本價值與抗擊疫情中的支撐作用。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緻歡迎辭。他就本次對話會的主題予以破題诠釋,并介紹了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與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的發展方向與布局重點。
本次高端對話會一共5場報告會,邀請了20餘名兩岸重要嘉賓學者,圍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機遇與挑戰”“古老文明的魅力、重建與再生”“文明交流互鑒與民族文化自信”三個議題,對話曆史,展望未來。
長久以來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的beat365体育官网與國學院郭齊勇教授指出:正是中華民族“仁義至上,民為邦本,整體和諧,剛健自強”的人文精神與價值觀念支撐着全國上下同心同德成功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成果。
BEAT365唯一官网資深教授馮天瑜雖已年近八旬,仍堅持參加本次對話會。在第一場報告會中他圍繞《漢字術語在中西日文化互動間生成》為主題,以“科學”“自由”為例闡述在與西方文化對接中,“科學”“自由”在不同時代所代表的内涵。會後,馮天瑜表示,兩岸國學中心以國學為牽引,不斷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交流合作,這是值得鼓勵的。“如果我們能把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生活中、文化建設中展示出來,才能真正有感召力,凝聚天下華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秘書長王頌表示,基地是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凝聚兩岸人心為構建目的。未來将持續發揮智庫力量,把工作重點集中到基層一線青年一代,讓民族文化得以延續,薪火相傳。
“參加這次對話會,讓我獲益匪淺。” 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講師、台籍學者李明書博士在第一場報告會後發出感想。他表示能夠參加這次對話會,與兩岸哲學專家交流,是個難能可貴的學習經曆。“我覺得兩岸學者可以有更深入的交流,學術觀點相互争鳴,研究方法相互啟迪,應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一場高端對話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視頻連線,日本學者何燕生汲取到中華傳統文化裡的多元力量。“佛教所取得的豐富的曆史經驗值得繼承與發揚,在亞洲文明對話、‘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都将發揮積極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頌教授緻閉幕辭。王教授首先感謝主辦方、承辦方、協辦方的辛勤組織工作;其次,王教授總結了本次會議,選擇在武漢解封周年紀念日舉辦此次會議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需要知道,與前一次曆史大變局不同的是,我們現在既是世界者,又是經驗者,既有整全的世界視角,又主動參與到世界的大變局中,而非被動被拉入;最後,王教授指出,本次會議将專家學者們的思考研究與時代相互動,與民族的脈動相聯系,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推進了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文明、中國智慧對回應大變局所能做出的貢獻的思考。
(圖片:平潭融媒體與兩岸國學中心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