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清華大學劉奮榮教授做客長江論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5-11

本網訊(通訊員廖穎詩)2021年5月7日晚,由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承辦的BEAT365唯一官网長江論壇第一百三十二講在振華樓B102成功召開。清華大學哲學系劉奮榮教授以“主體社會性的邏輯刻畫”為題作了一場精彩的邏輯報告。此次論壇由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李勇教授主持,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和校内其他院系,及武漢周邊高校的師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報告伊始,劉奮榮教授介紹了邏輯學家王浩的求學經曆、學術貢獻及他與邏輯學家哥德爾之間的學術交往。王浩194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哲學系,劉教授以此報告紀念王浩誕辰100周年。

劉教授報告的主題是如何用邏輯的方法刻畫主體社會性。劉教授指出我們可從如下視角刻畫主體:信念、知識、願望、意向、偏好、決策、計劃與行為等。劉教授先介紹了傳統認知邏輯如何刻畫關于多主體的知識推理,及表達分布式知識和公共知識的方法。社會影響指的是結構社會網絡中個體所受的影響。主體在社會影響下修正自己的信念。此報告的研究目标是理解個體和群體信念之間的關系,以此作為一個理解集體認知行為的例子。

緊接着,劉教授以主體的信念為切入點,繼續Patrick Grim 和 Brian Skyrms等哲學家的做法,采用動态系統模型的方法理解哲學問題。劉教授先介紹了些表示主體信念的不同模型。在DeGroot模型中,主體的信念表示為對一個給定命題為真的主觀概率。在阈值模型中,主體或者相信一個命題,或者不相信。之後,劉教授引入了信任矩陣的概念,其在一定意義上刻畫群體定義結構與關系。信任矩陣作用在主體信念向量上得到新的主體信念向量。給定現在的信念狀态和信任矩陣,每一次更新給出每個主體下個階段的信念。 每個主體一輪接一輪進行觀點聚合,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每次執行都決定主體下個階段的信念,整個過程是确定性的。給定初始主體信念向量和信任矩陣,我們可得到信念的轉換矩陣,其對應于刻畫群體狀态轉換概率的馬可夫鍊。之後,劉教授引入了群體潛在信念的新概念,定義了何謂“群體對于給定命題具有潛在的信念”。直觀上說,如果在足夠多的步驟之後,總是更有可能(>0.5)整個群體會對給定命題達成一緻意見,我們說該群體對于該命題具有潛在的信念。

介紹群體潛在信念的特征後,劉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群體信念在經過足夠多的轉換後在怎樣的條件下趨于穩定;二是趨于穩定之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對于問題一,劉教授指出如果信任矩陣是強連通的和非周期的,那麼群體的轉換矩陣将收斂于一個極限矩陣。對于問題二,劉教授指出如果信任矩陣是強連通的,那麼在轉換矩陣中恰好存在兩個吸收狀态;如果信任矩陣是強連通的和非周期的,則轉換矩陣是吸收的馬爾可夫鍊對應的矩陣。劉教授的研究團隊證明了若信任矩陣T是強連通的,則如下命題是等價的:信任矩陣T是非周期的;由T生成的轉換矩陣是吸收的;由T生成的轉換矩陣是收斂的;信任矩陣T是收斂的。這一結果揭示了信任矩陣和轉換矩陣間的關聯,及轉換矩陣收斂的一般條件。劉教授總結了以上研究的理論意義:采用動态系統模型研究個體與群體信念之間的相互聯系,并給出了能夠保證群體信念趨于穩定的一般條件。

最後劉教授進行了延伸讨論,根據研究所用的動态系統方法,将主體推理的邏輯問題與理性概念的哲學問題結合,向我們展示了關于理性概念的最新讨論與研究成果。

報告完畢後,劉奮榮教授分享了清華的邏輯學傳統及清華大學邏輯學研究中心的教學科研情況。最後在場師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劉教授展開讨論,劉教授耐心回答了師生們的問題。

本次論壇報告内容豐富,學術氛圍濃厚,劉教授的講解層層遞進,細微深入。同學們均表示此次論壇收獲頗豐,體會到邏輯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在分析哲學問題時帶來的力量、精度和深度。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