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範大學龍靜雲教授在我院進行學術報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5-31
本網訊:(通訊員胡楷昀)5月28日下午,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龍靜雲教授在我院B515進行了題為“人類的生态位責任與生命共同體的繁榮”的主題報告。報告由beat365体育官网倫理學和政治哲學教研室陳江進教授主持。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熊富标副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倫理學和政治哲學教研室葛四友教授、方永副教授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在報告中,龍教授從“生命共同體”的概念出發,分析了人與自然中其它物種的關系、人類在全球生态系統中的位置,并據此闡釋了人類對生命共同體的繁榮所具有的倫理責任。
首先,龍教授從“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以及開展讨論的背景講起。龍教授介紹,所謂“生命共同體”,指的是“居于地球之上、天空之下的所有不同種類、不同形式的生命所構成的‘全生命體’,以及生命體之間相互平衡、相互制約的關系。”她指出,根據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觀點,人類是生命共同體中唯一的目的和主體,其它生命均是為人類服務的手段和客體。而當這種觀點與主張追求個人利益的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時,就會破壞人與自然應有的相互依存、互利共榮的關系模式,形成一種導緻了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一系列生态環境危機的價值觀念。而本次報告的目的就在于重新對人類在生命共同體内的位置進行反思并基于這種反思提出相應的自然倫理規範,回應和調整建立在人類中心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上的傳統價值觀念。
接着,龍教授介紹了“生态位”的概念并對人類的生态位進行了說明。龍教授認為,所謂“生态位”即“某一種群在自然中的生态位置、功能和價值關系”。換言之,生态位描述了一個種群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活動邊界以及這種邊界帶來的行為約束。對于人類而言,我們必須首先意識到自己在自然界中同其它物種一樣處于特定的生态位之中,不能随意僭越。進而,在正确認識的基礎上,人類應該按照類似亞裡士多德的“中道”觀或孟子思想中的環保智慧所要求的那樣,有節制地使用自然資源,并以平等主義的思想去看待和對待其它生命。
最後,龍教授讨論了人類基于其所處生态位而應負有的倫理責任。龍教授認為,基于以上考察,人類對于生命共同體負有兩個方面的倫理責任,即“補償性責任”與“前瞻性責任”。“補償性責任”指的是依照追溯性的後果論責任觀而對已經遭到人類活動破壞的、有機會進行修複的自然生态進行補償,并節約乃至替代遭到破壞但無法修複的自然生态資源。“前瞻性責任”則指,人們在對某一人類行為的環境後果做好研判和評估以後,通過法律約束和政策推進,提前對于未遭受人類破壞的生态環境資源做好相關保護工作,推動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與生命共同體中的其它生命和諧共存。
報告結束後,與會老師和同學就環境倫理在政治實踐中的意義、共同體概念的内涵、不同版本的“人類中心主義”之辨析、對“生命共同體”這一概念的可能的改進方案等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探讨。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