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我院2021春季學期“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通稿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7-02

 本網訊:(通訊員孫中陽) 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了“2021春季學期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本學期共舉行6場報告,分别由2位海外教授、4位國内教授主講。本學期此系列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程勇教授負責組織。 講座内容涵蓋邏輯與物理學、哲學邏輯、邏輯哲學及數學哲學。每場報告共2小時,其中主講90分鐘,交流讨論30分鐘。2場線上報告在Zoom平台舉行,來自海内外的師生參加了線上報告。線下報告單獨報道,線上報告集中期末報道。

2021年4月9日下午3點,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第1講由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馮琦研究員主講,報告題目是:實在、存在、抽象表示。參見線下報告的報道:http:/info/1037/13984.htm

2021年4月21日上午9點半, 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第2講由哈佛大學哲學系Peter Koeller教授主講,報告題目是:心智能否機械化。beat365体育官网程勇教授主持,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陳澤晟博士,四川大學哲學系徐召清副教授、安徽皖西學院石運寶博士參加與談。 Peter Koeller的報告讨論兩個與不完全性定理緊密相關的哲學論題:反機械主義論題和哥德爾析取論題。反機械主義論題認為人類心智是不可機械化的。對第一不完全性定理(G1)的一種流行解釋是:G1蘊涵反機械主義論題。文獻中有不少基于不完全性定理的支持反機械主義論題的論證,其中最著名的是盧卡斯(Lucas)論證和彭羅斯(Penrose)論證。但幾乎所有的邏輯學家和絕大數哲學家認為盧卡斯論證和彭羅斯論證及其變體都不是令人信服的。哥德爾不認為G1蘊涵反機械主義論題;他認為,從不完全性定理至多隻能得出如下一個更弱的結論(稱為“哥德爾析取論題(GD)”):若人類心智是可機械化的,則存在絕對不可判定命題(人類心智無法認識的數學真理)。Peter Koeller認為,要精确的讨論GD并證明不完全性定理蘊涵這一論題,首先得在恰當的形式系統中形式化GD。通過對相對可證性、絕對可證性、真這三個基本概念給出限制性的邏輯界定,Peter Koeller構造了形式系統DTK,在DTK中形式化GD,并證明了如下結果:(1)GD在DTK中可證;(2)盧卡斯論證和彭羅斯論證在DTK中都不成立;(3)GD的兩個析取支命題“人類心智不可機械化”和“存在絕對不可判定命題”在DTK中對應的形式化命題在DTK中都不可證。講座最後,Peter Koeller認為“心智可以機械化”和“存在絕對無法判定的命題”這兩個命題自身可能是“絕對無法判定的命題”的例證。Peter Koeller這一工作是運用現代邏輯的方法分析傳統哲學問題的一個成功範例,得到了十分深刻的結論

2021年5月7日晚7點,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第3講由清華大學哲學系劉奮榮教授主講,報告題目是:主體社會性的邏輯刻畫。參見線下報告的報道:http:/info/1037/14204.htm

2021年62晚7點,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第4講由牛津大學哲學系Volker Halbach教授主講,報告題目是:自指,真與可證性。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哲學系教授、荷蘭皇家人文與科學學院Albert Visser院士主持。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計算機科學系Balthasar Grabmayr博士、瑞典哥德堡大學Graham Leigh研究員擔任與談人Volker Halbach教授的報告以幾類特殊的自指語句作為切入點。這類語句直接指向它們自身的性質,如真、假、可證明、不可證明。自指語句通常會造成悖論。在Volker Halbach的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四種由自指引發的悖論——說謊者悖論、Curry悖論、Visser悖論和Yablo悖論。緊接着,Volker Halbach開始對形式系統中的自指語句進行探讨。在自指語句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應用就是哥德爾第一不完全性定理。受悖論的啟發,哥德爾第一不完全性定理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就是構造了自指的語句,但并沒有導緻矛盾。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哥德爾所構造自指語句的含義:本語句是不可證的。這類語句也被稱為哥德爾語句。哥德爾成功地證明了其所構造的自指語句在系統内是不可證明的。然後,受到哥德爾語句的啟發,人們自然會關心與哥德爾語句相對應的Henkin語句是否是可證的問題。Henkin語句的含義是:本語句是可證的。在報告中,Volker Halbach總結了Kreisel在1953年時對這一問題的回答:Henkin語句是否可證不僅由證明謂詞所決定,也由自指獲得的方式所決定。對于具體問題的回答不僅由公式的編碼和表示方式決定,也由自指獲得的方式決定。但是,當我們研究規範化證明謂詞時,自指的内涵性将不再作為決定因素。如果我們關注的是其他謂詞,不同的對角化語句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性質。然而規範化證明謂詞是一個例外,所有有關該謂詞的對角化語句在是否可證明的問題上是等價的。接着,講座還針對另一類自指語句:“本語句是真的”的可證明性進行了探讨。相較于規範化可證明的強結論,規範化真的結論就要弱很多。Volker Halbach在報告中列舉了三種語句形式,它們分别是可證明的、可駁斥的、獨立的。講座的最後,作者對自指問題的研究前景以及需要攻克的難點進行了展望。量化的自指語句如何解釋,公式如何表達自指語句中的性質,自指語句如何進行編碼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2021年6月18日晚7點,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第5講由北京大學哲學系陳波教授主講,報告題目是:如何說明肯定命題的假和否定命題的真?——論究竟有沒有否定事實。參見線下報告的報道:http:/info/1037/14516.htm

2021年6月24上午9點,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第6講由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郝兆寬教授主講,報告題目是:數學哲學中的客觀主義與劃分線理論。參見線下報告的報道:http:/info/1037/14516.htm

邏輯與哲學系列講座線上報告的視頻經報告人授權已上傳至beat365体育官网bilibili官方頻道上,可通過以下網址觀看:

https://space.bilibili.com/592450385/channel/detail?cid=180155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