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我院舉辦“以科學與人文雙腿走路的心理學朝向何方?”專題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7-13

本網訊(通訊員蔣利嬌)2021年7月11日上午,中國社會心理學學會會長、中科院心理所張建新研究員在振華樓第一會議室為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作了題為“以科學與人文雙腿走路的心理學朝向何方?”的講座。講座由我院心理學系鐘年教授主持。

講座中,張建新研究員首先肯定了在科學心理學為主流的今天,beat365体育官网為人文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學科環境熏陶,為心理學的全面發展做了很好的補充。他認為心理學應該是一門科學與人文并駕齊驅的學科,并以我國目前心理學學術研究現狀為例,說明了人文心理學為何同樣重要。張建新研究員點明,中國心理學者在心理學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産出了大量的學術成果,但更多的是驗證西方心理學所提出的理論,在本土化心理的創新方面還略顯不足。這可能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重視本土人文的重要性,沒有在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思考中國人的心理特點。

張建新研究員指出,事實上,雖然科學心理學始終占據着主流地位,但人文心理學也沒有淪落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旁支末流,它們對人類社會與精神生活的影響甚至遠遠超出了科學心理學。以至于在外行人看來,佛洛依德和榮格等人的精神分析就等于20世紀的心理學,這是由于人文心理學更貼合人們的生活背景,在實踐中更為人們所感知。相比之下,科學取向的認知機制主義則脫離了人類的心智與軀體,将人腦類比計算機的運作, “離線”地研究人類心智。如此不考慮曆史維度和社會實踐在心理表征和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心理學對心理現象進行的科學解釋就會顯得“機械、靜止和片面”。

基于以上觀點,張建新研究員認為中國心理學要兩條腿走一個新方向,借鑒馬克思主義中實踐性和曆史性的觀點,通過“具身認知”的研究思路,融合科學與人文。隻有結合人的社會實踐和曆史發展去研究中國人當下的所思所行,我們才能“研究講透中國奇迹背後的哲理,真正形成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中國學派,提煉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

在互動環節中,張建新研究員與在座的師生就心理學學習的意義、心理學的跨學科融合、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中國心理學的發展等一系列話題展開深入探讨與交流。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