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諸子學暨蕭萐父先生學術思想研讨會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9-15

8月18日上午,“諸子學暨蕭萐父先生學術思想研讨會”召開。會議由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大學哲學系等協辦。來自全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和相關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讨。

開幕式上,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原國學院院長郭齊勇發表題為“蕭萐父先生的諸子學思想合觀”的主旨演講,他指出蕭先生博學慎思,以多元開放的文化心态看待古今中外的文化傳統和哲學思想,堅持殊途百慮、并育并行的學術史觀。蕭先生表彰諸子百家對曆史的深沉思索和對現實的深切關懷,緻力于推動諸子學研究參與世界範圍内的百家争鳴。

蕭萐父先生的女兒蕭萌代表家族緻辭,她祝願會議順利召開,并祝願蕭萐父先生紀念館能夠成為樂山市民文化教育和哲學啟蒙的學堂,能夠成為哲學界同仁學術交流、思想傳承的驿站,祝願中國文化永葆慧命,發揚光大。蕭萌展示了蕭氏子孫共同完成的“紅梅圖”,以志紀念。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高華平教授主持會議的開幕式。

蕭萐父的“集雜成純”思想特質

18日上午的主題發言中,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舒大剛教授探讨蜀學的源流及其創新發展,認為蜀學的發展源流體現了蕭萐父先生所謂“集雜成純”的思想特質。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陳靜研究員考察了“諸子出于王官”說的現代讨論,進而揭示了大一統觀念對于班固“諸子出于王官”說的助成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羅傳芳研究員圍繞“傳統如何走向現代”的主題,以侯外廬先生的“早期啟蒙說”和蕭萐父先生的“曆史接合點”理論為典型,從“看世界、續香火、接地氣”等維度分析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可能路徑。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普慧教授探讨早期佛教的語言觀,他指出早期佛教把音聲、語言和教義融會貫通,從而産生了極具藝術魅力的傳教效果。beat365体育官网吳根友教授側重從“雙L情結”說闡發蕭萐父先生的“詩化哲學”觀及其人生追求,“詩化哲學”既可以為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之林保持獨特的民族風貌,又為改寫中國哲學史的叙事方式與叙事框架提供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

中國哲學思想與話語表達方式的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曹峰教授從周朝的政治體制探索老子思想淵源,認為《老子》同樣代表了周代政治哲學的一種重要形态。日本郡山女子大學宗教學系何燕生教授以太虛大師的佛教革新思想為中心,進而追尋一個啟人深思的問題:佛教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嗎?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何建明考察了當代中國的信仰狀況,提出了如何看待中國當代社會的信仰問題。中山大學哲學系龔隽教授圍繞英譯《大乘起信論》和《大乘佛教綱要》等兩部著作,探讨鈴木大拙的佛教思想及其與東亞大乘觀念之确立的關系。台灣大學哲學系佐藤将之教授以明治知識分子探讨“楊朱”的論述方式和觀點為例,旨在厘清明治時代“中國哲學”學術領域形成的實際情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陳霞研究員以知識論、存在論為框架,分析葉秀山先生融通中西哲學,探索中國哲學思想與話語的表達方式。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高華平教授根據“凡心之屬皆從心”的原則,通過辨析《論語》一書中“從心”的字詞、概念等,探索孔子的“心學”思想。

随後,在為期2天的會議小組發言和讨論中,專家學者主要圍繞五個主題而進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一、關于蕭萐父先生學思和人格的研究。beat365体育官网秦平副教授講述了其親見、親聞的蕭萐父先生求學、教學和治學的生命曆程,栩栩生動地展現了一位博學、詩化哲人的蕭萐父先生形象。内蒙古大學哲學系張志強老師稱蕭萐父先生為“人文思想家”,蕭先生對中國傳統人文思想及其現代性的探索,尤其注重“人”的認識與發現,提倡建設“新人學”。深圳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鄧妍老師比較分析了蕭萐父與湯一介兩位先生在文化哲學思想上的異同,及他們對文化多元論的沉思。中山大學哲學系胡志明博士以蕭萐父思想為中心,闡述了蕭先生的明清思想研究是對諸研究範式和诠釋理論的調和與綜貫。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劉依平老師、吳佳麗碩士以八十年代蕭萐父先生緻韋政通的書信為中心,重現兩位先生相識、相交的過程。

二、關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深圳大學國學院景海峰教授着重考察六經系統的形成曆程,六經的誕生标志着軸心期中華文明之思想形态的清晰化和人文精神的确立,産生了諸子百家争鳴的繁盛之局和其後作為中國文化之主幹形式的儒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教授從類比的視角讨論早期儒家的人性學說,他認為早期儒家對人性的讨論,不是訴諸抽象的理論語言,而是直觀的類比。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李銳教授以荀子的人性論為例,提示了荀子思想發展是一個曆史性的過程。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方達老師基于文獻的考辨,比較分析了孟、荀“性論”的異同。湖南師範大學哲學系鄒嘯宇老師依據“通‘情’達‘理’”一詞,論述張栻對“理一分殊”觀念的诠釋與運用。

三、關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在老子和黃老道家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蜜林研究員從文本的整體結構入手,指出《太一生水》有一個類似經傳或總論、分論的結構。中南大學哲學系呂錫琛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诠解《管子》“四篇”,指出其作者繼承發展了先秦道家身國同治的思路。東北師範大學哲學系荊雨教授探析帛書《黃帝四經》之“道”的“入世”特征,指出黃老學派強調“道”是對外政治實踐的依據。中南财經政法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夏世華副教授結合新出土的帛書和漢簡讨論今本《老子》的分章問題,進而分析《老子》的元氣宇宙論及其與黃老道家的關聯。清華大學哲學系馬兵博士從思想辨析、文本考據、史實分析等多個角度考辨《老子想爾注》“道可道”章佚文的真僞,及其僞造的來源和緣由。關于莊子思想,中山大學哲學系陳喬見教授論述了《莊子》内篇“忘義”論的三種意涵,進而比較了内外篇“忘義”論的差異。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李元駿老師考辨了《莊子?齊物論》“言未始有常”一語的語法和内涵,認為應理解為:人之言說帶出了各人的是非判斷,而這些判斷并不貞定于一。“忠恕”是孔子的一貫之道,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黃燕強副教授從德性之知與聞見之知的雙重維度闡發莊子的“忠恕之道”。

四、關于蜀學與道教義理的研究。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李梓亭博士立足于蜀地濃厚的仙化風氣,對于蜀地著名的嚴仙信仰與二郎神信仰進行分析研究。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石娜娜博士應用文化地理學的理論分析唐宋時期二郎神信仰在川蜀地區的形成機制,進而讨論地方文化與區域流動對神明信仰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劉浩然博士根據明清四川方志記載的二郎神信仰故事,說明方志的編撰者将虛構的故事和真實的曆史結合起來,使地方祠神成為更加符合官方和民衆期許的地方保護神。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蓋建民教授、高大偉博士通過梳理散布各處的清代巴蜀碑文和文人著作,發現清代巴蜀地區一直在為整合“川主二郎神”信仰、消除其彌散性特征而作種種努力。北京市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張興發主要闡述了淨明道的授受體系,從傳度儀和奏職儀等兩方面介紹了淨明道的傳度奏職系統。

五、關于佛教與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翟奎鳳教授研究發現宋元以降的道士、儒家常用“虛靈不昧”诠解“谷神不死”,認為這折射了宋元明清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色。華南師範大學哲學系劉體勝副教授以憨山和船山的《莊子?人間世》注解為例,探讨晚明三教會通論的兩種建構範式。beat365体育官网鞠秋洋博士和文碧方教授認為憨山德清通過對《老子》的佛學解讀,将三教統一于唯心識觀之下,并強調佛法不離世間法。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王佳副研究員考察了近代以來漢傳佛教傳戒制度的改革和逐步規範化的過程,闡述了當代傳戒活動的特點。

此外,與會學者還就“士”文化、先秦諸子的曆史哲學、伊斯蘭哲學、比較哲學等議題分享了見解。

19日下午,在閉幕式上,陳喬見、張德偉、劉體勝、劉依平等老師分别就各組的會議發言和讨論情況進行了學術總結,景海峰、吳根友、蓋建民、何建明、高華平、郭齊勇等老師發表了閉幕緻辭。秦平老師主持閉幕式。“諸子學暨蕭萐父先生學術思想研讨會”在學者熱情的對話和交流中圓滿落幕。

作者:黃燕強(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

文章轉載于:中國社會科學網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