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對話美國著名漢學家萬百安(Bryan Van Norden)先生 ——“他者眼中的中國形象期待”系列訪談式講座之二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12-06

本網訊(通訊員丁銘)2021年12月2日,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主辦的“他者眼中的中國形象期待”系列訪談式講座第二期順利進行,本期與談嘉賓為美國瓦薩學院教授、著名漢學家萬百安(Bryan Van Norden)先生。此次對談通過線上平台進行,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主持訪談,耶魯大學訪問學人劉旭博士翻譯。beat365体育官网以及校内外、海内外的老師和學生通過線上直播平台參加了本次講座。

本次訪談,吳根友教授圍繞中國哲學與中國形象的主題,從形而上與形而下兩個層面對萬百安教授進行了訪問。

萬百安(Bryan Van Norden),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美國瓦薩學院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講席教授,曾任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教授、中國中心主任。著有《中國古典哲學簡介》(Hackett Publishing, 2011)、《多元文化哲學宣言》(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7)等。

首先,吳根友教授就中國哲學對中華文明精神形象塑造的積極影響以及西方知識界了解的具體的中國哲學觀念提問萬百安教授。萬百安教授從美德倫理(virtue ethics)的角度展開回應此問題。萬百安教授認為在歐洲美德倫理傳統中,有四種理想形式被視為“生活得好”(living well),包括“探究理論的生活”(the life of theoretical inquiry)、“志于共同善的社會活動的生活”(the life of social activity aimed at the good of the community )、“冥思上帝的生活”(the life of contemplation of God) 和“創造、鑒賞藝術的生活”(the life of artistic creation or appreciation)。而儒家提供了第五種選項即“成為家人的生活”(the life of a family member),萬百安教授認為這是西方美德倫理理論的盲點。他指出,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即認為家庭依系和美德的最高表現是不一緻的。亞裡士多德雖然支持家庭,但家庭僅僅隻是為了保證男性可以參與真正有利于共同善和理論探索的政治活動,所以,“成為家人”本身并不是一種“善”。而儒家哲學提請我們注意家庭關系自身的重要性。萬百安教授同時認為,“成為家人”意味着要實在的行動去做一個好的父母或子女,而不是理論上的認識到自己“是某個家庭的成員”。他指出西方哲學并不隻要求理論上的進展而不顧實踐的哲學生活,西方哲學同樣要求實踐的哲學生活,隻是對“理智知識”(knowing that)的強調超過“實踐知識”(knowing how)。萬百安教授進一步指出,儒家哲學提示我們對倫理培養實踐的重視和關心,在這方面儒家提供了大量的文本資源,遠比西方哲學豐富,而倫理培養實踐的問題正是現代西歐哲學所忽視的主題。

此外,萬百安教授還認為在形而上學問題上,中國和印度哲學也有貢獻。他認為在形而上學問題上,他早期的形而上直覺是亞裡士多德式的,也就是認為存在終極的獨立的實體。但中觀佛教如龍樹(Nāgārjuna)、寂天(Śāntideva)、法藏的“反實體主義者”觀點改變了他的看法。中觀佛教強調并沒有獨立的實體存在,他們認為一切都依賴于其他的事物,這是一種介于主張獨立實體的“永恒論”和主張無物存在的“虛無論”之間的“中道”。

接下來,吳根友教授繼續就現實的國際狀況提問萬百安教授,問題關于當今國際事務中,中國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萬百安教授心中期待的中國是怎樣的?萬百安教授認為當今中國已經和美國一道成為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而相較于美國,他認為中國的優勢在于植根儒家傳統的社群主義政治哲學和對知識分子、文化成就的尊重。進而,萬百安教授以新冠疫情舉例,他認為中國民衆聽取專家建議,采取措施齊心為共同利益合作,而美國民衆以為自身比專家更了解疾病拒絕采取防疫措施。這一點恰如托克維爾對美國民衆的評價:“每個人都從自我封閉的小圈子來判斷世界”。萬百安教授指出這種個人主義觀點曾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創新,但當下也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危機。

最後,吳根友教授提問“文明對話”的相關問題,具體關于“文明對話”是否是一種增進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的有效途徑?從萬百安教授的學術經驗來看,“文明對話”應該如何有效展開?對于前者,萬百安教授充分肯定了“文明對話”作為文明相互理解的途徑的價值。對于後者,萬百安教授認為“文明對話”過程中需要避免對文明的不準确的概括。他以《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為例,認為這一現代新儒家群體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作對于中西方傳統都有過度簡化之嫌。萬百安教授認為,一方面這一《宣言》沒有充分展現中國傳統的多樣性,《宣言》中表達的儒家思想是宋明理學式的,而不同于朱熹、王陽明的形而上學和倫理思想如黃宗羲、戴震、章學誠等都被忽視了,更遑論道家、法家、墨家和佛教的資源;另一方面,《宣言》沒有充分展現西方傳統的多樣性,《宣言》将西方傳統幾乎視為二元論。實際而言,完全的二元論鮮見于西方傳統,亞裡士多德的形式質料說廣泛影響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傳統,後笛卡爾時代的康德、黑格爾、尼采和馬克思也不是二元論者。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海德格爾和維特根斯坦都拒斥二元論。最後,萬百安教授期待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在跨文化理解領域積極有效的作為。

本次線上訪談持續兩個多小時,期間通過直播平台,參與者就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區别、美國黨派的政治生态等問題請教了吳根友教授和萬百安教授。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吳昕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