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樊沁永老師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12-10
本網訊(通訊員劉思源)2021年12月2日至6日,應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邀請,揚州大學哲學系樊沁永老師在我院開展了三場關于徐梵澄先生學術生平及思想的系列性講座。
12月2日下午,第一場講座在振華樓301會議室舉行,講座由中國哲學教研室李巍教授主持。作為系列性講座的首場,樊老師側重從徐先生的學術思想曆程出發進行彙報,以此為後面的講座做鋪墊和導入。他首先指出,由于一些主客觀的原因,徐先生并沒有在中國哲學的現代學術譜系中有一個适當的位置,但是徐先生自始至終都以學術為志業,關注前沿性問題,在學術上有巨大的成就。随後,他以徐先生的學術事迹為線索,圍繞其“精神哲學”具體介紹了徐先生在不同時期的學術工作及成果。最後,樊老師力求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嘗試探尋和構建“章太炎—魯迅—徐梵澄”的學術脈絡,以此作為推進徐先生思想研究的重要切口。
12月4日下午,第二場講座在振華樓B214舉行,樊老師報告的題目為“生命的理實:《赫拉克利特》與《周易》參同”,本場講座由中國哲學教研室儲昭華教授主持。基于比較哲學的立場,樊老師從非常之文與非常之書,如何呈現玄理之喻、以待參同,以及以《赫拉克利特》和《周易》作為例證展開比較等三個方面展開。他指出,阿羅頻多以火的哲學實例比較印度和古希臘兩大傳統的思想,以火的自然特點比附精神之成長,認為赫拉克利特的思想進入印度傳統後,其有神論對象變成宇宙的原則。經由阿羅頻多和徐梵澄的闡述,神不再是人格神,而是宇宙、人生的準則,是完全精神哲學化的。徐先生正是在阿羅頻多的思想基礎上,引入中國儒釋道的傳統思想精華,會通印、希、中,通過比較三大文明的重要思想,期待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一個有機整體的理實的出現。
12月6日下午,第三場講座在振華樓301舉行,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主持。在這次講座中,樊老師借用《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導入講座的主題,并接續前兩場報告的鋪墊,依舊從比較哲學的視域對阿羅頻多和徐梵澄先生的思想、印度韋檀多學和儒學的對比與會通展開。他介紹道,韋檀多學是印度學問的主脈,中國則以儒學為文明的主幹,儒家思想參照印度的文明系統可以建立儒家的精神哲學系統。樊老師認為,精神哲學固然是内聖哲學,但這并不意味着徐先生對外王的面向毫無關注。由于徐先生的哲學氣質和思想指向的緣故,他對外王的關懷是直接回到古希臘的傳統中,欲從根底上會通以回應現代性的問題,而非落到某一具體的制度上。
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王林偉副教授全程參與了本次系列講座,并對講座的内容進行了精準的總結和評價,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講座的主旨。此外,在三場講座中,師生圍繞精神哲學的定義、生命的學問、印度宗教及相關問題、比較哲學的視野與方法、仁與氣的思想等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論。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吳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