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王慶豐教授暢談“哲學教育的‘高清海之問’”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5-27
本網訊(通訊員任熹)5月25日晚,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王慶豐教授應邀在線上進行了題為“哲學教育的‘高清海之問’”的講座。本次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李志教授主持,來自全國各地數百人參加了此次講座。
講座伊始,王慶豐教授闡發了哲學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哲學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現,一切真理的中心即是哲學;作為動詞的哲學是對智慧的反思和批判,因其思想本身的反思而具有獨特的魅力。針對“我們的哲學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哲學家?”這一重要問題,王慶豐教授展開了深入論述。
王慶豐教授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哲學教育存在着經院化和教條化的傾向,導緻哲學教學重知識,輕能力。對此,高清海先生曾做過深刻的反思,認為采用非哲學的方式進行哲學教育是導緻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非哲學的教育方式将哲學知識當作教條化的真理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強調知識性,缺乏反思性,不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理解和論證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高清海先生提出,哲學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将“培養創造性的頭腦”作為哲學教育最重要的理念。這一理念主張将哲學教育從重知識傳授轉化為重能力培養,旨在訓練學生自我思考、清楚表達、邏輯論證能力,從而确立真正符合哲學的自由創造本性的人才培養方式。至于如何培養創造性的頭腦,高清海先生進一步提出“笨想”的思考方法。所謂“笨想”的思考方法,就是暫時抛開書本中現成的概念與原則,破除頭腦中積存的一切公式和教條,使思考者恢複到本我狀态,使問題退回到始源,再從真實的生活中重新起步,發揮思考者“自我”思考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笨想”的思考方法,就是要破除學生既有的、現成的、固有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問題,不帶成見地從本源去了解問題的實質。
王慶豐教授進一步探讨了作為哲學思維方式的“前提批判的思維方式”及培養這種思維方式的關鍵之處。前提批判的思維方式是指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強調我們必須從對思想内容的反思躍遷到對思想構成自己的根據和原則的反思,也就是對思想前提的反思。對思想前提的反思批判是哲學反思的實質性内容和艱巨使命。培養前提批判的思維方式,關鍵在于通過哲學教育讓學生形成“慎思明辨的理性”。這種理性是檢驗一個人是否具有哲學理論能力的标準。
最後,王慶豐教授區分了“研究哲學”與“哲學研究”。他認為,“研究哲學”是把哲學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而“哲學研究”則是以哲學的方式去研究時代性的、人類性的和世界性的問題。真正的哲學研究應當面向世界。我們的哲學工作者應當“找回失去的哲學自我”,構築當代世界水平的中華民族自己的哲學理論。
在問答環節,王慶豐教授與聽衆就“中國有沒有哲學”、“研究生如何培養自己的前提批判性思維能力”、“理論思維具體體現在哪些學科中”等問題展開了互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