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政治哲學暑期學校——中國社科院鄭筱筠研究員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7-11
本網訊(通訊員朱慧蘭)7月3日下午,第六屆BEAT365唯一官网“當代政治哲學前沿”暑期學校迎來了鄭筱筠研究員的主題講座——“關于一帶一路實施中的宗教因素之思考”。鄭筱筠研究員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大學世界宗教系主任以及中國宗教學會會長。本次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黃超研究員主持。
(黃超副院長)
鄭筱筠從一帶一路的政策出發,分析該政策實施背後的宗教因素,從文化的視角加以讨論。講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何為“一帶一路”及其構想,“一帶一路”實施中的宗教因素,全球宗教發展态勢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性宗教熱點問題研究等。
(鄭筱筠研究員)
關于何為“一帶一路”,鄭筱筠指出“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主要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然而,鄭筱筠研究員澄清,絲路國家并不僅限于經濟帶沿線的國家;從全球治理的視野來看,隻要緻力于“一帶一路”發展的,都可以被視為絲路國家,包括美國以及拉美各國。關于“一帶一路”的構想,這一倡議旨在激活“絲綢之路”這一古老的文化符号,從而推動世界各國共赢互利、互聯互通、互信互助,促進多元文化的融通,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由此,“一帶一路”倡議本質上是一個國際公共産品,具有非競争性、非排他性和非零和性的特征,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至于如何實現這一構想,鄭筱筠研究員指出了“五通”的重要性,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關于“一帶一路”實施中的宗教因素,鄭筱筠認為這一倡議的實施依靠的是一種與世界對接的能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後者包括強大的金融資本、對國際政治格局的運籌帷幄的政治大智慧和面對世界各國文化多樣性、差異性和複雜性的應對能力;而宗教因素就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具體來說,對于宗教因素的考量包括世界宗教分布格局、全球宗教信仰人數、宗教的功能及其作用、宗教風險問題。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對比,鄭筱筠研究員得出結論,無論從宗教格局分布,還是從全球信教人口來看,如果在實施“一帶一路”過程中不考慮宗教因素,就會出現一些“短闆”,導緻很多政策、項目難以有效實施。
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全球性宗教熱點問題,鄭筱筠指出:世界宗教信仰人數的增長比例變化有可能影響宗教的穩定性,甚至有可能改變世界宗教信仰格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族宗教活躍程度不一,全球化進程中的宗教力影響逐漸擴大;國際宗教複興運動及宗教極端主義在全球範圍内興起,活動範圍越來越廣;難民危機問題在不同區域内出現,區域性民族宗教問題開始凸顯。為了化解或降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宗教風險,鄭筱筠研究員認為我們應該前瞻性地看到宗教因素有可能産生的雙刃劍效應,既應該争取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也應該降低風險;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加強國際合作,積極聯動治理。鄭筱筠研究員進一步指出,對于全球性宗教熱點問題的研究是國際社會的責任和學術使命,每個國家都應該努力構建地緣——跨地緣文化區位優勢。
最後,鄭筱筠強調:定量的數據表明了世界宗教分布格局、宗教人數的綜合情況;曆史經驗和現實表明,在曆史發展進程中,宗教對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進程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宗教的風險是存在的,故在我國實施“一帶一路”中要加以防範或化解,與此同時,也可以将其視為可利用的戰略資源。
在互動環節中,鄭筱筠研究員與學員們就宗教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的地緣問題等展開了深入探讨與交流。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