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責任——形而上學工作坊”在我院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9-30
本網訊(通訊員田昶奇)9月25日,由beat365体育官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主辦了“自由與責任——形而上學工作坊”。
會議共讨論了10篇論文,涉及以下三個主題:1.自由與責任的關系;2.自由的可選性與自主性;3.中西哲學史對自由的讨論。
主題一:自由與責任的關系。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丁三東教授的報告主題是《一個人要有多自由,他才應當承擔責任?》。丁教授指出,傳統哲學主流對責任的說明的重心落在了對自由的說明之上。這一傳統的迷思在于,它把自由理解成了一個事實問題,把責任理解成了一個應當問題,就面臨從“是”到“應當”的艱難推進。但考察現實生活,會發現,即便在似乎沒有自由的地方——例如精神疾患、形勢誤判、無心之過——也會有關于責任、歸責、追責的實踐。丁教授進一步指出“自由”作為一個指引詞,可以作為一種思想指引,指引我們把思想中的東西實現出來,即便本沒有自由,也可以活出自由。
在讨論環節,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偉指出,丁三東教授的報告放松了“自由”的含義,一方面把“是”的含義往上擡,向“應當”靠攏,另一方面把“應當”的含義往下拉,向“是”靠攏,使得二者雙向奔赴。丁老師認為在人類社會中,“是”與“應當”的界限并不明晰,因為有太多的東西不是brute facts,例如貨币。由于事實概念具有複雜性,因此不能簡單處理自由問題。
(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教授丁三東;右: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偉)
beat365体育官网馮書怡副教授的報告主題是《沒有投胎自由,憑什麼是我一人抗下所有?》。報告中提出,人們對兩件相似的事情,會産生不同的态度,二者分别是決定論和投胎。根據決定論,人們在做出行動之前,做什麼和怎麼做已經被預先決定了;類似地,投胎不是自己說了算,投胎到哪裡也不由自己說了算,而投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的未來。因此,如果我們對投胎的決定作用坦然接受,那麼同樣也應當坦然接受決定論圖景。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願接受決定論圖景,我們認為在決定論圖景下人的行為并不自由、我們無須為之負責,那麼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無須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全責。
在讨論環節,beat365体育官网楊雲飛教授提問,有些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并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天生缺陷,是否構成對投胎決定論的反例。馮老師指出這種情況不構成反例,因為時間軸的後一個時間點總是受到前一個時間點的決定,即便有後天改變天性的情況,這種改變也被之前的因素決定了。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尹孟傑老師報告主題是《實際因果序列、理由敏感性與道德責任》,報告選取相容論為主要立場,以實際因果序列理論的理由響應性模型為辯護基礎,探究自由與因果之間的複雜關系;借助兩種因果測度方法,即相依性因果測度和生産性因果測度,進一步展開現當代分析哲學研究中的理由敏感性理論,旨在對自由與道德責任進行程度劃分,并以此回應操縱難題及其他新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尹孟傑老師)
beat365体育官网博士生田昶奇的報告主題是《理由與行動的非因果主義如何解釋自由與責任》,報告主張的非因果主義認為行動的本質在于處于被理由辯護的理由空間,理由的辯護作用不同于理由的因果作用。行動的應當與否,取決于行動能否得到理由網絡的辯護。自由體現為理由之網的融貫,理由越融貫,就越自由。由于理由空間不同于因果空間,因此責任于自由自由既與決定論相容,也與非決定論相容。
主題二:自由的可選性與自主性
吉林大學哲學系李大強教授的報告《自由、預知與替代選擇》重構了法蘭克福案例,并提出質疑。李教授設想了法蘭克福案例的如下場景:韓梅梅威脅李雷投票選擇A,如果李雷不投A,那麼會受到報複。李雷要麼有選擇,要麼沒有選擇。假如李雷有選擇,那麼韓梅梅隻是自以為做出威脅。假如李雷有選擇,那麼韓梅梅的威脅是不必要的。威脅之所以是威脅,是預設了被威脅者能有改變,但法蘭克福案例卻預設威脅前後有固定的選擇。李教授接下來區分了選擇與選擇者,二者的關系類似于工具與主人。如果隻着眼于選擇而忽視選擇者,就有把人矮化成工具人的風險。當“選擇”這個詞的涵義發生變化時,那麼選擇者的身份也會變化,例如在不公平投票案例中,李雷不是在真的投票,而是在表演投票,因此不承擔責任。
在讨論環節,貴州大學哲學系牛堯老師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投票案例與法蘭克福案例存在差異,前者包含強制,後者不包含強制;第二,李雷是否投票與投票是否合法是兩回事,投票不合法并不蘊含李雷不承擔責任。李大強教授的回應是:第一,可以把強制理解為對遊戲者進行幹擾,因此兩種情形都有強制因素;第二,類似于“假錢是不是錢”,“不公平的投票是否是投票”是一個值得讨論的問題,如果投票不合法,某種程度就不算投票。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偉老師指出,有時候人們即便面對威脅也不會改變自己的選擇,例如舍生取義。既然舍生取義會被贊揚,那麼主張服從威脅就可以不承擔責任,似乎不符合我們的直覺。李大強教授的回應是,、法蘭克福式案例和自己的李雷投票例證都有隐喻性質,不可完全從字面涵義理解。法蘭克福設想了行動者的三種可能,在第一種可能中,“威脅”等同于“别無選擇”,這是法蘭克福的隐含預設,與常識和直覺沖突,但與他的讨論契合。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哲學系王華平教授《自由意志的理由響應理論》指出理由響應理論很好地說明人是理性動物,且人具有動物所不具有的自由。該理論主張行動者的自由可根據其理由敏感性來解釋,一個行動者自由地行動,在于他對一系列恰當範圍的理由的響應。王教授指出,理由響應理論是一種相容論,可以支持根源自由,還可以應對法蘭克福式案例。第一,決定論并未說明,假如行動者過去狀态或自然狀态有少許不同的話,他會如何行動,而理由響應理論表達的則是,假如行動者被呈現某些理由,他會怎麼做。第二,根源自由是奠基于導緻行動的實際根源的自由,這與理由響應理論不沖突。第三,法蘭克福式案例中幹預者進行幹預,需要先收到行動者改變主意的信号,而改變主意是因為他響應了做其他事的充分理由。
在讨論環節,牛堯認為,理由響應理論的模态維度似乎預設了替代可能性原則。王華平回應稱,不是所有的模态維度都要求替代可能性原則,響應理由與做其他行動是兩回事。楊雲飛提出理由響應理論借助理由響應的範圍來解釋自由,是否會使得自由成為程度問題。王華平認為自由與否還是一個“是與否”的問題,而非程度問題,至于劃界範圍的寬窄,可以根據直覺來判斷。
(左:吉林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大強;右: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哲學系王華平教授)
貴州大學哲學系牛堯老師的報告題目是《法蘭克福式案例與二難論證》。牛老師指出,法蘭克福式案例面臨的二難質疑是:法蘭克福式案例要麼處于決定論情形,要麼處于非決定論情形,處于決定論情形會竊取論題,處于決定論情形則不能排除替代可能性。牛堯老師對二難質疑的回應是:針對決定論質疑,就算法蘭克福式案例在決定論情形不成立,隻要證明法蘭克福式案例在非決定論情形成立,就可以支持相容論;針對非決定論質疑,牛堯老師對法蘭克福式案例進行了修改,構造出在非決定論情形下不具有強健的替代可能性的情況。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生楊雯宇的《自由意志主義:相容論或不相容論》指出近年來以李斯特為代表的一些哲學家提出了一種名為相容自由主義的中間立場,主張行動者行動的非決定性并不是與所有的決定論相斥,存在着與其相容的決定論立場。楊雯宇對這種能動性解釋提出反駁:由于相容自由意志主義蘊含了存在足夠龐大數目的能動狀态種類都是可多重實現的,相關的能動狀态種類之間不存在清晰的可相互推理的基礎,因而看不到它們之間如何“導緻”關系如何可能成立。
主題三:中西哲學史對自由的讨論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李若晖教授在報告《道家與自由》中指出,莊學理想中的“至德之世”消除一切人為因素,抹除人與禽獸的差别。這種狀态能否被稱為自由,構成了一個問題。郭象将每個人來到人世間所面對的一切作為他的自然,于是任何人都能直接适性逍遙。在此現實世界最大的颠覆者和最大的辯護者兩極相通,都否定了個體人的獨特價值。郭象與莊子的歧異,即在于接受了老子的物性論。如果說莊子是基于對差異的取消建構其思想體系,差異在老子思想中則具有真實的意義。郭象則較老子更進一步,将道置入每一個體之中,于是每一個體物都是自生獨化的。在讨論環節,beat365体育官网蘇德超教授提出既然“無知無欲”不處于本體論意義,而處于認識論意義,那麼能否以同樣的方式理解“無為”?李若晖教授提出,《淮南子》明确提出隻要不是為了個人之私有為,而是出于公心有為,這種有為就是無為。
西北師範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胡好副教授的報告《康德自由與自然因果性的相容性論證》重構了康德相容論的完整論證,并解決論證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困難。相容論的論證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在承認自然因果性的前提下拯救自由,第二步是确保在拯救自由之後不破壞自然因果性。在讨論環節,beat365体育官网楊雲飛教授提出如果例示說的“命令”也包括假言命令,似乎與命令的無時間性、不被自然原因規定等特征不符合。胡好副教授回應稱,康德在讨論自由的可能性時,把假言命令也當作自由,并且假言命令也符合無時間性、不被自然原因規定等特征。
(工作坊閉幕合影)
在閉幕式上,蘇德超教授緻辭,感謝各位專家學者以及同學對本次工作坊的大力支持,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跟兄弟院校交流。與會者均表示,此次工作坊準備充分,主題鮮明,學術氛圍濃厚,學術報告内容充實、幹貨滿滿。
(圖片提供:葉子綠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