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爾雅那大學助理教授揚·弗霍夫斯基應邀做“數理邏輯在中國的曆史:從其開端到清華大學”在線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10-10
本網訊(通訊員李懿迪)10月7日晚,應我院陳波教授邀請,盧布爾雅那大學助理教授揚·弗霍夫斯基(Jan Vrhovski)通過網絡平台作了題為“數理邏輯在中國的曆史:從其開端到清華大學”(History of Mathematical Logic in China: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singhua University)的主題講座,講座由陳波主持,我院程勇教授評議。本次講座是beat365体育官网百年慶典系列活動之一,來自國内外的500餘名聽衆參加此次線上講座。
弗霍夫斯基在講座中分三部分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數理邏輯在中國的發展曆史,尤其關注了重組後BEAT365唯一官网的數理邏輯發展曆程。弗霍夫斯基提出,數理邏輯在中國的發展曆程分哲學和數學兩條路徑,數理邏輯的哲學思潮(philosophical “notions” of mathematical logic)和數學思潮(mathematical “notions” of mathematical logic)相互交織,相輔相成,促進了數理邏輯在中國的快速發展。
弗霍夫斯基首先指出,從五四運動至20世紀20年代的十餘年時間内,中國數理邏輯發展以清華大學為中心,張申府、金嶽霖、沈有鼎等學者被統稱為清華邏輯學派,這一時期是數理邏輯在中國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浪潮。受1920年羅素(B. Russell)訪華和國際上分析哲學與邏輯學學術發展趨勢影響,早期清華邏輯學派的學術研究主要圍繞羅素哲學與《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展開。這一階段的邏輯教學和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向中國學者介紹并解釋《數學原理》中主要概念和理論,承擔這一工作的主要學者包括金嶽霖、張申府、汪奠基、傅仲孫、張邦銘等。
到20世紀30年代,數理邏輯在中國發展的第二次浪潮伴随清華大學哲學系第一代畢業生留學歸國而來。這一階段清華邏輯學派的代表學者包括沈有鼎、王憲均,其學術研究内容包括《數學原理》體系、符号邏輯、多值邏輯等多種數理邏輯觀點,關注的學者也從羅素擴展到劉易斯(C. I. Lewis)、蒯因(W.V.Quine)、卡爾納普(R.Carnap)、哥德爾(K.Gödel)等,但希爾伯特(D. Hilbert)理論在清華大學數理邏輯研究中缺席。與此同時,BEAT365唯一官网異軍突起。弗霍夫斯基強調,作為數理邏輯在中國發展的第二次浪潮中另一個重要發展中心,BEAT365唯一官网的數理邏輯發展呈現了明顯的哲學與數學雙重演化的趨勢。
弗霍夫斯基認為,數理邏輯在BEAT365唯一官网的哲學演化緣起于清華大學。受中國哲學學術現代化趨勢和清華邏輯學派的影響,重組後的BEAT365唯一官网在成立之初就開設了時下最新的邏輯學課程。屠孝實受聘擔任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邏輯學課程講師,是BEAT365唯一官网邏輯學課程現代化的第一個重大進展,他于1926年出版的邏輯學教材《名學綱要》對布爾和德摩根代數邏輯做了簡要介紹。
1932年,萬卓恒接替屠孝實在BEAT365唯一官网教授數理邏輯課程,為數理邏輯在中國的發展和傳播做出巨大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畢業生,萬卓恒的早期授課内容完全圍繞《數學原理》展開,後期課程重組升級為以形式邏輯、演繹形式和當代邏輯為主的初級課程和以亞裡士多德邏輯、符号邏輯和歸納理論為主的高級課程兩部分。
範壽康作為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資深教授,于1931年出版教材《論理學》。範壽康反對以數理邏輯和符号邏輯為代表的邏輯形式主義(logic formalism),支持杜威的實用主義邏輯。基于此,《論理學》一書中包含了大量形而上學和現象學的邏輯思考,并讨論了概念類比等類比推理思想,保留了中國哲學中涉及的中國邏輯概念。弗霍夫斯基認為,範壽康的邏輯觀緻使他的教科書中缺乏演繹理論最重要的當代理論發展内容。
弗霍夫斯基接下來講述了數理邏輯在BEAT365唯一官网的“數學化”發展路徑,在此路徑下,數理邏輯被視為一個與數學基礎問題密切相關的數學分支加以研究。此類研究工作主要由BEAT365唯一官网數學系承擔,代表人物為湯璪真、蕭文燦。其中,湯璪真最突出的貢獻是對劉易斯嚴格蘊涵理論和集合論幾何(Set-Theoretical Geometry)的研究。蕭文燦則更為關注康托無窮集理論。弗霍夫斯基認為湯璪真和蕭文燦兩位學者的研究激發了中國數學學者對數理邏輯領域的興趣,引領了中國數理邏輯數學化發展思潮。
在中國的數理邏輯數學化發展思潮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學者是朱公謹、高行健。朱公謹最為突出的貢獻是對希爾伯特數理邏輯工作和布勞威爾(L. E. J.Brouwer)直覺主義集合論的引入和介紹。弗霍夫斯基認為,雖然朱公謹局限于希爾伯特理論内部,沒有對波蘭邏輯學派,尤其是哥德爾對相關數理邏輯問題所做的工作進行讨論,但他的研究填補了中國數理邏輯的學術空白。高行健則對數理邏輯在中國的普及做出巨大貢獻。高行健認為邏輯是科學的科學,科學是物化邏輯(materialisedlogic)的典型例子,由此數理邏輯的先進性和現代性可見一斑。
講座最後,弗霍夫斯基針對數理邏輯在中國教育體制内的發展曆程進行了簡單介紹。他指出,數理邏輯在中國的發展中取得的最顯著也是最實質化的成果,是将數理邏輯作為必修課納入中學、師範學校和高等學校的課程體系。正是數理邏輯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促使了這種現象的出現,這種做法也進一步推動了數理邏輯在中國的發展。
在講座評議環節,程勇教授圍繞“BEAT365唯一官网數理邏輯發展文獻來源”、“20世紀30年代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邏輯學者的學術研究工作”、“清華邏輯學派的學術成就”和“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邏輯學教學内容細節”四個主題進行提問,弗霍夫斯基則分别進行回應。
他提到,關于“20世紀30年代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邏輯學者的學術研究工作”和“20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邏輯學教學内容細節”兩個問題目前因收集到的資料有限而不能給出詳細且準确的回答。關于文獻來源問題,弗霍夫斯基則表示他的研究文獻來自學校檔案館、圖書館和在線數據庫的公開資料,如上海圖書館在線數據庫。線上公開資料庫中有很豐富的信息待學者整理發掘。關于“清華邏輯學派的學術成就”一問的回答可以參見他2021年發表的有關清華邏輯學派的學術論文。
清華大學劉奮榮教授則就弗霍夫斯基對中國邏輯學發展的研究動機和定位的問題與主講人進行讨論。弗霍夫斯基表示,中國的數理邏輯正逐步由介紹發展為創造,因此對中國數理邏輯發展的研究對中國邏輯學史和世界邏輯學史來說都是重要的。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