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伊爾卡·尼尼魯托教授應邀講“塔斯基符合真理論以及對異議的回應”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4-03

本網訊(通訊員 李懿迪)3月31日晚,應beat365体育官网陳波教授邀請,國際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伊爾卡·尼尼魯托教授(Ilkka Niiniluoto)做了題為“塔斯基的符合真理論以及對異議的回應”的在線講演。講座由陳波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謝凱博副研究員評議。學術志平台對講座做全程轉播,來自國内外的400餘名聽衆參加此次線上講座。

伊爾卡·尼尼魯托教授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赫爾辛基大學前校長(2003-2008年),該校董事會主席(2008-2013年),1985年當選芬蘭科學院院士,1988年當選國際beat365体育官网(IIP)院士、2005年當選國際科學哲學院(AIPS)通訊院士,并擔任多家國際期刊的主編或編委。其專業學術領域為:哲學邏輯、歸納邏輯、科學技術哲學、認識論和哲學史。2015年,由芬蘭總統頒發“科學學術家”(Academician of Science)榮譽稱号。

如何對塔斯基真理論做哲學解讀和哲學定位,在國際和中國的邏輯學和分析哲學界都是一個極有争議的話題。本次講座以尼尼魯托的文章《塔斯基的符合真理論以及對反駁的回應》為文本依托,首先回顧了模型論語義學與塔斯基早期語義學的理論内容,并針對塔斯基真理論所面臨的八類反駁分别給出回應。

尼尼魯托首先介紹了塔斯基的真理論的理論背景及其内容。他指出,對真理的研究由來已久,亞裡士多德、阿奎那、羅素等哲學家都認為真是符合事實的符合論真理觀,而黑格爾等哲學家則認為真是觀念間的融貫。邏輯實證主義者如石裡克則認為真是通過感覺經驗被證實。在諸多真理論中,塔斯基持有符合論的觀點,并由此發展了他的真理論。

尼尼魯托強調,塔斯基将其對真理論的關注限制在已得到解釋的語言中,并進而使用形式語言給出真理的遞歸定義。塔斯基提到,真之定義要滿足實質充分性和形式正确性兩個要求。其中實質充分條件就是著名的T-等值式,即:(T)x是真的當且僅當p。這裡,塔斯基雖然沒有明确提出“模型”或“對象的任意序列”的理論來源,但尼尼魯托認為,我們可以假設,塔斯基的想法與他1936年的論文一緻,即認為這些模型或序列是“一切對象”的論域X*的元素和子類。這對模型論來說是一個重要概念發展。

模型論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是對語義的研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哲學家卡爾納普,他在語義學導論中用非常精确的方式發展了邏輯語義學的概念,與塔斯基不同,卡爾納普使用指示(designation)函數des對語言的解釋做出解釋。尼尼魯托強調,這相對于塔斯基來說是重要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表明我們必須解釋語言的解釋。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模型論語義學都持有此種觀點。

在對模型論語義學與塔斯基早期語義學的理論内容進行簡要介紹後,尼尼魯托将重點轉向了對塔斯基真理論解釋為符合的反駁與回應。第一類反駁認為,塔斯基并未定義真,隻是對于可變的語言L而言定義了謂詞“在L中為真”,他并沒有告訴我們這些特定語言的例證有何共同之處。尼尼魯托回應到,塔斯基曾表明自己在試圖澄清經典的符合真理論,但這種澄清并不是由清晰定義完成的,而是通過由較簡單的案例向更為複雜的案例的一步步推進完成的。

第二類反駁認為,塔斯基沒有定義真,也沒有定義真的含義,隻是簡單地列舉了一些句子。尼尼魯托認為菲爾德(Field)的質疑是正确的。塔斯基強調T等值式并非是真之定義,而是從一個定義中應當得出的充分性條件。但是他有誤導性地宣稱在語言L中所有T等值式的無限合取可以構成一個真定義。相比之下,卡爾納普對語義系統S中的指示函數的澄清顯然是更令人滿意的做法。

第三類反駁認為,塔斯基的理論隻表達了對象語言和元語言之間的關系,導緻他的理論僅僅是一種去引号論。當對象語言被包括在元語言中時,T等值式就是瑣碎的同義反複。如果塔斯基的T等值式表達了語言和實在之間的關系,它就會導緻本體論的相對主義。尼尼魯托認為,慣例T是由對象語言L和元語言ML所表達的,但它卻陳述了語言L和世界的其他部分之間的關系。詹甯斯關于本體論相對主義的批評是錯誤的,因為T等值式的兩個構成部分同為假時,該等值式依然可以為真。

第四類反駁認為,即便T等值式的滿足條件是語言表達和世界中對象之間的關系,塔斯基式真也并非是符合的。真語句被所有序列滿足,因而與其中任何一個都不“符合”。尼尼魯托指出,盡管塔斯基的澄清并沒有将事實作為獨特的本體論範疇,但在他的處理中真往往相對于一個充當“事實”的實體而被定義。真之定義預設了聯結一個語言L與一個論域X的一個解釋函數,真總是相對于一個結構或模型而言的,并且作為一種(具有對象和關系的)關系性系統的結構,其子結構都是事實(的聚集)。

第五類反駁認為,将模型論應用到自然語言語義學中,預設了“固定且現成的、在各個方面都已清晰界定并且每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已有決定的答案”的唯一實在世界這個絕對觀念。符合論預設了“形而上學實在論”或“已然生成的世界”。但尼尼魯托指出,我們無需假設模型論所應用的世界擁有一個已然生成的結構,也無需假設存在着能夠表述整個世界的唯一和固定的語言。相反,每個良定義的語言L隻是表述了該世界的一個片段。更有意思的是去讨論這些假設為真時該世界的結構會是怎麼樣的,而非讨論片段本身。

第六類反駁認為,塔斯基未能注意到真并非一個純粹的語義學概念,它也取決于實在。如果我們通過語言賦予世界結構,那麼一個真語句和世界之間的一緻就變得“瑣碎”。尼尼魯托回應到,對形式語言來說,我們确實可以自由規定與明确它們的解釋,進而決定了哪些語句最終是真的。但自然語言的詞項并非僅僅通過語言共同體所采納的慣例而獲得了意義,也取決于偶然的語義學事實,因此,塔斯基的T語句也同樣是偶然的但非瑣碎的真。

第七類反駁認為,概念的運用總基于早先有限次數的使用,但也被其削弱,并且接下來在哪種情形中使用則要由我們來決定;因此,概念使用并不由外在或物質實在決定,而是由環境與社會理由決定。尼尼魯托指出,我們應該避免維特根斯坦式的有限論,有限論者混淆了下述兩種主張,即沒有規則能夠足夠明确以使得其包含下一種使用情形(這是錯誤的),以及我們能夠自由地決定在下一種情形中哪種規則适用(這是正确的)。

第八類反駁指出,塔斯基的理論對于科學語言而言并不充分或足夠,因為理論會有許多意圖不同的使用情形,并且它們的基本概念充滿了指稱上的不穩定性與模糊性。尼尼魯托回應到,一種理論在其一些意圖模型中可能以不同方式得到解釋。理論的概念及其應用涉及到“實用的”考量,但這并沒有使得我們有必要去修正塔斯基式真概念。

謝凱博在評論環節首先對尼尼魯托教授的講座進行回顧,接着針對講座中尼尼魯托教授對第三個反駁的回應進行提問。以“‘燃燒中釋放燃素’為真當且僅當燃燒中釋放燃素”為例,尼尼魯托教授認為該等值式在兩邊均為假的情況下也成立,但謝凱博指出,這種想法需要進行進一步解釋,因為燃素之類的空名可以通過兩個方式進行分析,其一是對其進行羅素式分析,其二是認為該語句無意義,不能被理解。尼尼魯托教授回應到,這個例子本身會引起包括化學和化學哲學在内的種種讨論,在關于提問中提到的兩種解釋的理論偏好中,他認為這兩種理論的地位是一樣的,如果改變對等值式左邊的理解,那麼對右邊的理解也要随之進行改變。無論哪個理論都足以反駁詹甯斯的觀點,塔斯基的理論都不會導緻相對主義。

 

南開大學胡蘭雙則圍繞“邏輯常項的解讀”和“T等值式的應用”進行提問。尼尼魯托回應到,邏輯常項的意義和經典對應論或實在論對應論中不同,不同的邏輯會反映出不同的本體論立場。以析取陳述為例,他認為,析取陳述真正的使真者是使得任一析取支為真的事實,而不是析取的事實。陳波最後也提了三個問題,尼尼魯托給予了簡單回應。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