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劉國鵬副主任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4-07

本網訊(通訊員 天晗)4月3日下午,應beat365体育官网宗教學系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劉國鵬副主任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天主教修會團體的曆史與特征”的精彩講座。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宗教學教研室趙盼副教授主持,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的多名師生參與了這次講座。

cf594f9c7ef215cf5feab8517987afe

劉國鵬老師指出,天主教修會團體的相關研究在國内國外都不屬于顯學,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組織相當龐大與分散,材料瑣碎難以整合;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還沒有發現其研究價值與意義。但是此領域對于做宗教學研究、哲學研究、曆史研究等方向的學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背景,當我們梳理思想史的時候,這個背景将會為我們提供廣泛而深刻的價值。

劉國鵬老師從三個部分出發為我院師生講解了天主教修會團體的組織及其源流。首先,是“天主教修會團體的曆史溯源”。從公元3-4世紀的聖安東尼(St. Antonius Magnus)開始,出現了從個體隐修向團體隐修的轉變。320年左右出現具備“會規”的隐修團體。東部教會的隐修制度主要建立在大巴西略(Basilius Magnus)制定的會規基礎之上。西部教會更加強調集體而非個體隐修,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為編寫《本笃會規》的聖本笃(Benedictus)。

其次,是“當代天主教修會團體的分類”。在1983年頒布的《天主教法典》中,天主教修會團體被分為兩大類:“獻身生活會”(Institutis Vitae Consecratae)和“使徒生活團”(Societatibus Vitae Apsotolicae)。前者更強調遵守會規,實踐“三願”即貞潔、貧窮、服從;後者更強調傳福音本身,不用發修會聖願。“獻身生活會”又分兩類:過團體生活的“修會”(Istituti Religiosi)和不過團體生活的“俗世會”(Istituti Secolari)。過團體生活的“修會”又分為特利騰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之前和之後成立的修會。不過團體生活的“俗世會”分為“聖職俗世會”(Istituti Secolari Clericali)和“平信徒俗世會”(Istituti Secolari Laicali)。“使徒生活團”重點不在團體自身,而在團體的傳教使命,所以同一個屬于某個“使徒生活團”的成員,還可以被分派到另一個不同的“使徒生活團”團體。總的來看,天主教修會團體分類複雜,種類繁多,劉國鵬老師制定了詳細的表格為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逐一講解,尤其講解了對曆史影響較大的團體。

4bf5a1a92f0e9991c6eab4ae033f76c

最後,劉國鵬老師總結了本次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與基督新教和東正教相比,天主教發展出了曆史悠久、規模龐大的修會團體,其社會影響力不可估量。許多古代、中世紀、近現代基督教神哲學家皆出于各類修會,兩者之間,既有神哲學家們對其修會發展的影響,修會本身也是他們思想的現實基礎之一。

在講座主題發言後,劉國鵬老師與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關于天主教修會的性質、曆史意義及其與其他教會群體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讨論。本次講座拓寬了宗教學研究的理論視野和現實路徑,具備極其難得的創新眼光和思想深度,對于我們理解基督教神哲學家們的思想源流大有裨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