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和他的《大哲學家》”講座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5-03
本網訊(通訊員陳瀚钊)2023年4月27日晚,由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和他的《大哲學家》”講座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曆史學院院長、全球史研究院院長李雪濤教授主講,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主持。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的多名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李教授介紹了講座的總體内容大緻分為四個方面:雅斯貝爾斯的生平及其哲學的發展、“世界哲學”體系、“世界哲學”的含義、以及《大哲學家》的具體内容。
首先,就生命活動而言,雅氏曾任精神病院院長的經曆促進其心理學的思考;他患有支氣管炎,保證其既在世又能保持與世界的距離;其寫作既意在邏輯化地整理思緒,也是“人之存在”面向未來的要求。而從哲學來看,其思想發展呈現為“心靈-精神-實存-理性-世界”的演進過程。雅氏認為,作為整體的“自在存在”隻能在分裂狀态中向思維展開,而思維有意向性,則存在物隻能是自為存在,是在主客體分裂中呈現的現象。
接着,李教授闡明雅氏的“哲學的世界史”構想,并指出雅氏建議的編纂曆史的三種方式:思維形式的曆史;使對象“内容”具有超驗意義而實現為“内涵”的曆史;《大哲學家》所表征的哲學名家的曆史。
緊接着,李教授指出“世界哲學”并非各哲學的簡單疊加,隻有建立世界不同哲學之間的内在關聯性,才能更好地理解曆史性的當下。其一方面與“實存哲學”相對,指涉“統攝”,即未分裂的原初狀态;另一方面與民族哲學,尤其是歐洲哲學相對,指涉“永恒哲學”或世界性框架。
最後,李教授介紹了《大哲學家》蘊含的三個思想特點:第一,引進“理解心理學”,通過同感、共情重新體驗哲學家的個體存在;第二,建立超越時空維度的哲學王國,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呈現作為整體的人的哲學家;第三,以“大全”“統攝”等概念闡發老子的哲學。李教授總結道,“世界哲學”仍是進行中的使命,通過跨文化的哲學交錯,才能檢驗不同哲學的意義。
在講座提問環節中,李教授就“世界哲學”的意義與目的、雅氏對異域哲學之诠釋的合理性、“天下”與“世界”的關系等問題進行回應。他尤其指出“世界”是超越的自在存在的整體體現,雅氏的意圖不是取消各民族哲學,而是将其視為自為存在,并在其中闡發“世界”的意義。
講座結束之際,吳根友院長向李雪濤教授表示感謝,并指出,雅氏的思想以其寬度與廣度,對當今比較哲學的讨論與建構有更為深刻的意義。整場講座在熱烈的學術讨論中落下帷幕。
本次講座主講人李雪濤教授是德國波恩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全球史、中外關系史、德國哲學史以及中國學術史的研究。曾任東亞文化交涉學會(大阪,2017-2018)會長,現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北京,2017-2022, 2022-)副會長。所主持的“雅斯貝爾斯著作集”(37卷本)獲國家出版基金(2019年度)支持。主要專著、編著、譯著有:《悉達多》(譯著,2022)、《德國漢學研究史稿》(上下冊,專著,2021)、Bibliographie zur chinesischen Literatur in deutscher Sprache(編著,2021)、《雅斯貝爾斯與中國:論哲學的世界史建構》(專著,2021)、Die Überstragung buddhistischer Sūtras ins Chinesische. Theorie und Praxis am Beispiel von Zanning (919-1001)(專著,2019)、《論曆史的起源與目标》(譯著,2018)、雅斯貝爾斯《大哲學家》(主譯,2004/2010)等。
(圖片:王宇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