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與我三十年”講座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5-03
本網訊(通訊員 陳瀚钊)2023年4月28日下午,由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主辦的“《悉達多》與我三十年”講座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曆史學院院長、全球史研究院院長李雪濤教授主講,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主持。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及校内外的70餘位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李教授結合自己翻譯《悉達多》的經驗,主要圍繞其重譯的原因、對原文的理解細節、具體翻譯的操作方式、翻譯對譯者的要求等四個方面展開講座内容。
首先,李教授認為重譯有诠釋學與曆史經驗兩個理由,前者即理解的不确定性與曆史性,後者即鸠摩羅什“格義”翻譯佛經的曆史事實。
其次,在對原文的理解上,就思想背景而言,《悉達多》能夠體現西南德意志學派的影響、歐洲人文主義傳統、世界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與現代性關切等多元面向,這要求譯者具有包容态度。此外,現有翻譯也存在印度宗教史知識和常識性的錯誤。
進而,就具體翻譯的操作而言,李教授認為,對《悉達多》中的佛教專有名詞,既要注意翻譯與漢語文化傳統的聯系,将其還原為漢譯佛典中已有的名詞,也要考量西文詞彙蘊含的梵文來源。并且,中德之間存在語言不對等情況,要求譯者充分查證。
最後,李教授指出,翻譯之于譯者,一方面要求譯者對相關知識的充分掌握,另一方面也要求譯者的思想境界盡可能與作者達到一緻。李教授總結道,盡管譯者的知識背景有其支離性,與作者之間存在差距,但仍可無限地接近作者。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李教授就閱讀譯著時對版本的選擇、翻譯可能的誤導性等問題展開回應,并以中國佛教關于“原子”應譯為“臨虛”還是“極微”的争論,說明對讀不同譯本的重要性。
在李教授的講授中,在場師生認真聆聽,積極思考,深受啟發。講座結束後,吳根友院長向李雪濤教授表示感謝。整場講座在熱烈的學術讨論中落下帷幕。
(圖片:王宇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