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台灣大學哲學系苑舉正教授“盧梭對于政治現實的反省”講座順利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5-04

本網訊(通訊員唐瑞雪)4月28日晚,應我院陳波教授邀請,台灣大學哲學系苑舉正教授做了“盧梭的政治哲學”系列講座的第一講,主題為“對于政治現實的反省”。本次講座由我院陳波教授主持,陝西師範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宋寬鋒教授評議,學術志平台直播,來自國内外的200餘名聽衆參加了此次線上講座。

本次講座以盧梭的《論科學與藝術》、《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和《社會契約論》為文本依托,通過對比盧梭與霍布斯對自然狀态的不同認識,指出盧梭借助自然狀态來批判現實政治,主張通過社會契約建立理想的社會制度。

要理解盧梭的政治哲學,需要理解其政治哲學中一個關鍵概念“自然”。盧梭認為,自然是人原有的狀态,是美好的、足夠的、安逸的。人可以獨自一人生活在自然狀态中,不需要政治,甚至連家庭都不需要。而現代科學的發展使得人逐步與自然脫節,甚至認為與自然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野蠻與蒙昧的象征。科學與藝術表面上為我們帶來進步與啟蒙,但實際上卻攻擊和破壞了人們的自然狀态,尤其是摧毀了大多數人所擁有的自然權利。因此,盧梭認為,啟蒙不會帶來政治與道德的進步,反而導緻了道德和政治的退化和堕落。

盧梭利用自然狀态來批判18世紀的政治現實,主張構建新的政治制度,這使得盧梭成為法國大革命的重要精神領袖。同時,他也是浪漫主義的精神領袖。浪漫主義的主軸是懷舊與複古,即肯定被現代世界所否定的時代,在盧梭的理論中特指古希臘城邦時代。不同于我們将啟蒙視為理性、進步、求知的代名詞,盧梭反對啟蒙。他主張人們的啟蒙理性會導緻道德風俗的堕落,隻有在自然狀态中人才是自由的、和平的。進步主義與浪漫主義充分表現在政治領域當中,因此,要理解現代政治,把握盧梭的思想是極為重要的。

講座圍繞着“為什麼政治要照顧每一個人的自然權利”、“為什麼現代社會必須以民為主”、“為什麼現代政治必須要為人民構建理想的制度”這三個問題展開。

盧梭認為,自然狀态是人在生存中的原有狀态,是美好的。同時,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關鍵在于人擁有完善化生活的能力。人們可以為了生存而改變自己的本能,可以自我保護,還可以規劃未來,利用自然所提供的條件進行創造。這種能力使人成為擁有曆史的動物,人們可以進行創造進而改變世界。在現實的發展中,人利用這種完善化生活的能力發展出科學、藝術,最終改變了原有自然狀态中的一切,并且借助這種創造造成了對他人的壓制,由此産生了不平等。

對于“為什麼政治要照顧每一個人的自然權利”這個問題,盧梭主張在不平等的現實面前,人們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目的是創造一個在失去自然狀态後,能夠為所有的人謀求恢複自然權利的政治狀态。因此,人們所建立的政治應該照顧每一個人的自然權利。

針對“為什麼現代社會必須以民為主”,盧梭指出,面對不平等的現實情況,人們想要建立保護每一個人的自然權利的政治制度,但事實上這種制度古已有之。在古希臘的城邦中,每一個公民之間彼此熟悉,他們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判斷,而且每一個人全新全意地為城邦而努力,直接參與民主政治。古希臘的城邦政治,尤其是斯巴達的政治模式,是盧梭政治理想的典範模式。現代社會應該向這種典範模式看齊,以民為主。

對于“為人民建構理想的制度”這個問題,盧梭批評政治現實,想要恢複人們的自然權利,但同時他也清楚地認識到,一旦離開自然狀态就不可能複歸。因此,盧梭的政治理想是在現存的環境下,為了所有人謀求福利所勾畫出來的一個妥協的結果。該政治理想的核心是社會契約。在契約中,所有訂立約定的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同時因為參與契約的訂立,他又必須依約行事。霍布斯與盧梭都主張訂立社會契約,但不同的是,霍布斯将自然狀态描述為一個狼對狼的戰争狀态,借此來肯定現實政治。而盧梭将自然狀态描述為和平、美好的狀态,由此來痛批政治現實。對于如何得到一個合法的理想的政府,事實上盧梭持一種悲觀的态度,他認為腐敗的風氣已經完全破壞了任何文明國家的道德習性,應用其民主的理想可能太遲了。

陝西師範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宋寬鋒教授就“對‘自然狀态’做曆史的解釋還是假設的解釋”、“如果對其做曆史的解釋,如何理解推理自然狀态背後的邏輯”、“不同政治學家建構出不同的自然狀态,這種差異源于什麼”、“不平等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如果不平等必然産生,人們如何改變這種不平等”等多個問題向苑舉正教授提問。

苑舉正教授回應稱,從曆史發展的整體來看,社會不平等即使起因是偶然的,但是進程是必然的。人們擁有完善化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會使人逐漸脫離自然狀态,而一旦離開自然狀态就不能再回去。針對霍布斯與盧梭對自然狀态的不同理解,苑舉正教授指出,霍布斯認為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因此自然狀态是一種狼對狼的戰争狀态,他借此來證實現存的政治制度;而盧梭恰恰相反,他主張人在自然狀态中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但有憐憫心。自然狀态是一種和平的狀态,盧梭借自然狀态來批判現實政治。雖然盧梭主張複歸自然狀态,但是他知道已經回不到自然狀态中去了,因此他對政治理想的實現持一種悲觀的态度。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