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華東師範大學朱承教授“《莊子·養生主》的自然超越意識”講座順利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5-19

本網訊(通訊員陳瀚钊)5月17日下午,由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的“有限與無限——《莊子·養生主》的自然超越意識”講座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學系朱承教授主講,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評議,廖璨璨副教授主持,中國哲學和國學教研室的儲昭華教授、文碧方教授、李巍教授、肖航副教授、劉沁老師以及50餘位同學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朱教授先闡明其問題意識及思路:以“無限”與“有限”這對範疇,揭示《莊子·養生主》全篇完整的邏輯思路。關于篇題的不同解釋均指向該篇主旨:如何實現養生全神,以超越肉體生命的有限性?朱教授由此依照文本順序,圍繞有涯與無涯、有限之技與無限之道、率性順天而懸解三個方面呈現由“有限”達緻“無限”的進程。

首先是存在與認知活動的無限性問題。人具有突破生命有限性的本真追求,但一方面,無限的“道”及其呈現不可把握,故不可能在有形世界獲得無限的經驗知識、實現形體之長生;另一方面,認知活動無意義的無限循環,正是人基于其生命的有限性,認知無限之整全存在的結果。因此,莊子要求放棄徒勞的認知活動,順應自然以體會存在之無限性。相反,孔子要求通過整全的方法把握世界。此外,莊子亦反對執着人倫世界的善惡,肯定感性生命。

而後涉及“庖丁解牛”寓言。庖丁之“技”若僅基于感官認知,便隻是機械的重複,因此必須通過心靈默會體證“道”,并實現為發揮自在德性的有形技藝或生産活動。後者蘊含對兩種規律的體會:經熟練而體認的技藝規律;技藝對象之自然構造的規律。該寓言不僅喻指基于“道”的肉體生命之保全方式,也指涉從人為之治回歸自然之治的政治意義。

進而,之後的三個寓言分别從人、禽、人倫世界三方面,呈現将有限生命容攝于無限之“道”的途徑。“右師”獨足的先天身體缺陷,并不妨礙其率性順天而體會無限性;“澤雉”生存艱難但順應天性,優于生存無虞但精神困頓的籠中生活;秦失的忘情式吊唁雖不合禮的要求,但能順天忘情而突破世俗規範,并安時處順而超越生死觀念的束縛。最後,“薪盡火傳”喻指,有限的生命應投入與融合于無限的宇宙之中。

在評議與提問環節,吳根友教授肯定上述诠釋合乎文本的内在理路,并提出延伸性思考:儒、道皆言“順”,其内容在道家為道、物與勢,在儒家為禮;莊子要求認識物性以“順物”、肯認由“技”至“道”、強調知識追求與人格追求的一緻性,分别與儒家對認知活動的态度、肯定“下學而上達”、強調知識輔助君子人格之養成,具有相通之處。儲昭華教授圍繞“天”與社會酷刑之間的張力、孔子對認知活動的方案是否具有排他性展開提問。在場聽衆的提問亦涉及“解牛”對君王戕害民衆的諷刺意義、莊子的相對主義等方面。朱教授一一細緻回應,尤其指出,人之“道”是順應自然而實現“人化自然”的過程。

講座結束之際,廖璨璨副教授向朱承教授表示了感謝,整場講座在熱烈的學術讨論中落下帷幕。

本次活動是beat365体育官网“莊子讀書會”開展的第三場學者專題講座,第一場學者講座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蔣麗梅教授主講《逍遙遊》,并與北師大“老莊讀書會”的師生進行了交流,第二場學者講座邀請了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教授主講《齊物論》。讀書會今後還将定期舉辦類似活動,不斷探索和嘗試經典閱讀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希望同學們未來可以結合實際需求再次回顧經典,在反複閱讀中深化對經典的理解。


(圖片:王宇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