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日本福岡國際大學海村惟一教授應邀來我校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10-27

2015年10月26日晚,日本福岡國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亞洲語言文化系教授海村惟一應我校國學院、beat365体育官网與文學院的邀請,在beat365体育官网大報告廳為師生作了題為《日本的漢學研究》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文學院程芸教授主持,國學院衆多師生聆聽了本次講座,并參與交流和讨論。

海村惟一教授講座的主要内容分為九部分:一、金印·“漢倭奴國王”;二、聖德太子;三、遣唐使的豐碩成果;四、菅原道真;五、絕海中津;六、林羅山;七、中江藤樹;八、山井昆侖;九、狩野直喜。講座伊始,海村惟一教授為日本漢學“解題”,将其定義為“用(日本)漢字書寫的(日本)文本,包括韻文和非韻文。接着,海村惟一教授以漢倭奴國王金印為切入點,結合出土實物、前代文獻、實地調查等多種資料,講述了日本漢學的起源。在第二部分(聖德太子)和第三部分(遣唐使的豐碩成果)中,海村教授具體分析了《憲法十七條》、菅原道真的漢詩等日本漢學文本,并着重論述了中國經典文獻對于日本古代文化的影響。

海村教授在評價日本朱子學創始人林羅山時,充分肯定了林羅山“開創新學、護幕官學”在日本文化史上的貢獻。論及日本陽明學創始人中江藤樹的明德思想時,海村教授詳細辨析了“良知を緻す”與“良知に緻たる”的區别,引發了聽衆的深入思考。評述日本“京都學派”開山祖師狩野直喜從漢學分離出中國學時,海村教授從中國近代學者羅振玉及日本學者狩野直喜的學脈傳承引申至其師承日本學者岡村繁所得收獲。講座最後,海村教授以十六字結語“原典善本,實事求是,熟讀精思,穩固創新”勉勵國學院學子在做學問時要腳踏實地,勤于鑽研,這樣才能在學業上有所收獲。

海村教授風趣的語言、睿智的思考、清晰的思維脈絡、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使得本次講座氣氛輕松愉快。講座之後的互動環節也同樣精彩,同學們問及日本漢學的相關問題,海村教授耐心地給出了回答,并在問題答問後與國學院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李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