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眼中的“好文章”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11-03
——《社會科學輯刊》編輯侯小豐來我院開展學術講座
2015年11月1日下午,《社會科學輯刊》編輯侯小豐研究員在哲學院大報告廳為我院師生作了主題為“編輯眼中的‘好文章’”的學術講座,講述哲學論文寫作與《社會科學輯刊》的相關内容。本次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趙士發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師、研究生、博士生及其他院系的師生們共同出席了這一精彩講座。
講座伊始,侯小豐研究員結合自己十多年來從事人文社科編輯的工作經驗指出,許多哲學論文普遍地存在以下問題:表達不規範、選題面太窄、文章缺乏問題意識、沒有批判精神……針對這些困境和難題,侯小豐解答道,“學術研究要有現實關懷,能夠回應我國當下的實踐和理論問題,要以理論框架來闡釋現實問題。依據這樣的現實感所寫的文章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好文章。”其次,她進一步分析,論文寫作要具有批判精神,學術研究需要頑強地追問,勇于突破教條,不能一味地盲從。
通過一些具體而又生動豐富的實例,侯小豐研究員向大家展示了一篇好的文章必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選題應該具體而不空泛,論證應該詳實而有力度,說理應該依靠邏輯而不是空喊口号。同時,她還旁征博引,條分縷析地闡明了論文摘要、正文、小标題、結尾等各個方面的寫作規範,讓廣大師生對文章的布局結構有了更加清楚明白的認識。
不僅如此,侯小豐研究員還根據自己的切身感悟,提出了好文章的境界性标準,即“以責任擔當激勵人”、“以真誠情懷感染人”、“以思想創新啟迪人”。她勉勵廣大學子們要快樂地寫,為自己消除困惑而寫;有擔當地寫,為社會解決問題而寫;真誠地面對學術,真誠地對待自己,才能自由地思,自由地寫,“正是這份責任和擔當讓我們的生命因此變得厚重,變得更加有了意義。” 講座尾聲,同學們踴躍發言提問,侯小豐研究員與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廣泛的讨論與交流。
整個講座散發着濃郁的書卷氣息,閃爍着智慧的火花,讓大家領悟到“為學”和“為人”的内在關聯性,更讓大家目睹了自我生命的傲然綻放。(楊紫秋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