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稻田大學平林宣和研究員來我院作報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03-23
3月18-19日,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平林宣和研究員應邀來我院作了兩場精彩的學術報告。鄒元江教授主持了報告會。藝術系副系主任、汪餘禮副教授和文學院李松副教授出席。
3月18日上午,平林宣和研究員為研究生作了題為《梅蘭芳與大正時期的日本——京劇第二傳統和大正時期日本的“中國劇”形象》的報告。平林研究員在報告中以詳實、珍貴的中日文文獻與圖片生動地剖析了日本人在20世紀初對中國戲曲藝術認識與接受的變化過程和京劇“第二傳統”的形成的曆史脈絡,指出梅蘭芳在齊如山等人的影響與幫助下,對中國戲曲表演按照西方近代話劇的理念進行了“合道理”的改變,關注有“表情”的表演。1915年前後,梅蘭芳的京劇凸顯了兩大特征:演技的寫實化和複古主義傾向,由此形成了中國京劇的“第二傳統”。而這一演出形态被一部分不熟悉中國傳統戲曲美學精神的日本人所推崇和喜愛。平林宣和在報告中從三個方面讨論了1919年梅蘭芳首次訪問日本的相關問題,一是梅蘭芳訪日之所以能夠實現的原因;二是梅蘭芳為日本人所熟知的途徑;三是日本人對京劇藝術的印象形成的過程。
3月19日晚上,平林宣和研究員在院大報告廳又作了題為《中國紅色經典在日本——芭蕾舞劇〈白毛女〉與日本的六十年》的報告。平林研究員在報告中以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自1955年改編上演芭蕾舞劇《白毛女》60年來富有傳奇色彩的史實為個案,讨論了“中國紅色經典”與“樣闆戲”的關系和演變曆程,讓師生們透過這所掀開的曆史記憶帷幕的一角,深深感歎在特定的曆史年代中日藝術家在藝術互動中所受到的各種非藝術因素的深刻影響。
平林宣和研究員的講座引起了師生們的濃厚興趣。在讨論環節,平林宣和先生細緻、耐心地回答了大家所提出的問題。鄒元江教授對平林先生的報告作了精彩的點評。
(撰文:郭豔平 攝影: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