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任會明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04-08
應外國哲學學科邀請,佛羅裡達大學哲學博士、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任會明于3月26日在我院做學術報告,題為“自我知識的内心話語模型”(The Inner-Speech Model of Proper Self-Knowledge)。任會明教授主要研究知識論和心靈哲學,自我知識問題是知識論和心靈哲學的一個交叉課題。
自我知識的本性和确定性問題在哲學界受到持久的關注。任會明教授所談的自我知識是認知主體關于自己的思想或者内心狀态的命題性知識。自我知識擁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因此與其他類型的知識有區别。通常認為,自我知識在認知上是高度可靠的,甚至是不可錯的(infallible)。人(作為認知主體)用一種特殊的機制獲取自我知識,這種機制不同于人獲取外部世界知識的機制。認知主體關于自我知識的斷言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我們一般不會去懷疑别人自我知識的正确性。哲學家提出各種各樣的模型來說明自我知識的上述特點,其中一種主流的模型把自我知識當作高階信念(higher-order belief)。任會明教授認為,自我知識不是高階信念,知識也未必是有根據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再加上某些有待說明的、必要的限制條件),他提出内心話語模型來說明自我知識的特征。
任會明教授認為,如同聽别人說話從而獲知别人的思想,人也聽自己說話從而獲知自己的思想。自己聽自己說話就叫做内心話語。人不可能聽錯自己的話,也不可能理解錯自己說話,而這兩種錯誤在人聽别人說話的時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這部分地說明了人為什麼可以準确無誤地知道自己的思想。另外,人思考的過程就是自己對自己說話的過程;說話必定是使用某種語言,因此思考也必定是使用某種語言,人不可能脫離所有語言而思考。最後,每當人在内心說話的時候,人不可能沒有聽見。通過聽自己說話,人直接地知道自己的思想。因為人在内心所說的話就是自己的思想,因此人通過聆聽内心話語就知道自己的思想。内心話語模型大概包括以下幾個要點。(1)這個模型是用來解釋正在發生的思想(current thoughts)的。(2)當内心聲音(inner voice)說話的時候,它用詞語說話,但是不發出任何聲音。内心聲音說出的詞語必定正确地表達思想,因為思想不過就是内心聲音說出的那些詞語表達的東西。思想并不先于内心聲音組合而成的詞串而存在,直到内心聲音組合成詞串的時候,思想才同時出現。因為思想就是詞串所表達的東西,後者對于前者是構成性的(Constitutive)。(3)雖然内心聲音說話的時候不發出任何聲音,認知主體卻能在其頭腦中聽見内心聲音說話。更重要的是,凡是I内心聲音說話,就必定會被認知主體聽見。被認知主體聽見這一特征對于内心聲音是構成性的。(4)當内心聲音說話的時候,隻有認知主體自己可以聽見。(5)聆聽内心聲音說話的過程就是獲知它言說什麼内容的過程,這是一個知覺過程,其間并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存在。(6)在認知主體形成思想的過程中,内心聲音說話和認知主體聆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要更加緊密,而事物知覺是一個因果過程,從原因到結果的鍊條中有可能出現各種岔子。這一特征對于内心聲音來說也是構成性的。
因為内心聲音說話隻有認知主體自己可以聽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自我知識具有私人性和第一人稱權威。因為(1)思想并不先于内心話語而存在,内心話語的詞語串所表達的内容就是思想,而且(2)但凡内心聲音說話沒有不被認知主體聽見的,而且說話的過程和聆聽的過程之間的關系是如此的緊密,以至于認知主體不可能聽錯,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自我知識是高度可靠的,或者說是不可錯的。我們獲取外部世界的知識的機制和獲取自我知識的機制雖然都是知覺的,但是後者又具有諸多特殊的性質,因此兩種機制并不完全一樣,這就說明了普通人的直覺,即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機制獲取自我知識,這種機制和人獲取外部世界知識的機制是不同的。
任會明教授還對以上主題做了更多擴展,從而充分地說明,他的内心話語模型如何可以恰當地、系統地解釋自我知識的各種獨特性質。正因為如此,他認為這個模型優于其他的競争模型。在讨論階段,任會明教授對同學們踴躍提出的問題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梁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