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女王大學紀麗君副教授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04-15
4月9日下午,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加拿大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紀麗君副教授應心理系鐘年教授之邀,在文理學部教一為我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文化與對應性思維”的精彩學術報告。
紀麗君老師緻力于運用實證方法探索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異同。她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中國人常常是曲線思維,而西方人則是直線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分别體現在對變化的判斷、因果推理、事件判定,以及對日常生活種種情境的判斷等方面。比如,從好/壞的原因事件導緻好/壞的結果事件的實驗發現,加拿大人更傾向于認為好的事件導緻好的結果,壞的事件導緻壞的結果。并且,加拿大人更傾向于認為大的事件導緻大的結果,小的事件導緻小的結果——即對應性思維。紀老師的實驗設計非常巧妙有趣,她假設若幹情境給東西方被試,例如,如果有兩種病菌,一種傳染性很強,一種傳染性比較弱,問哪一種更容易導緻死亡?又如有兩種類型的龍卷風席卷北美,一種風力級别很高,一種風力級别不高,問哪一種龍卷風會造成更多的财産損失?或者有兩種類型的商業競争對手,一種勢頭強勁,另外一種平平穩穩,問哪一種威脅性更強?這三種情境的調查結果顯示,西方人的回答與東方人的回答存在質的差異,西方人表現出明顯的對應性思維,認為傳染性強的病菌更容易導緻死亡,風力高的龍卷風會導緻更大的損失,勢頭強勁的商業競争對手更有威脅性。而東方人的回答正好與之相反。
最後,紀老師對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進行了總結,她反對簡單的将東西方思維方式進行對立,并且不認為哪一種思維方式更好,隻是告訴我們,思維方式的差異比價值觀和外顯的行為習慣對人的影響更為持久,很難一朝改變。
紀麗君博士的講座為到場的師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講座主持人鐘年教授總結道:紀老師的研究給我們一種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感覺。正如宋江當年對吳用的智謀所發出的贊歎那樣:正合吾意!她将我們隻能意會的東西變成了可以操作的實驗研究,這是心理學研究最為難得的事情。
(文:王堂生,攝影: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