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Paul Zarembka教授與我院師生探讨“資本積累”問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06-01

2015年5月30号下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經濟學教授Paul Zarembka在beat365体育官网南樓206室與我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師生就“資本積累”問題展開了一場研讨會,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趙士發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Paul 教授作了題為“Marx andAccumulation of Capital”的報告。在報告中,他通過版本學研究的方法考證了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馬克思與黑格爾的關系,發現馬克思的《資本論》運用了演繹邏輯的方法,而非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同時,Paul教授詳細梳理了馬克思從1844年到1867年期間的政治經濟學著作,闡明了馬克思的資本積累概念的由來,即從最初在亞當•斯密和大為•李嘉圖的範式下理解“資本積累”,到随後的“價值”、“勞動力”、“抽象勞動”等概念的提出,直至1867年《資本論》的發表,最終馬克思認為勞動本身是不能被生産和銷售的,資本積累的實現借助的是勞動力的積累。不過,Paul教授指出,馬克思并未解答資本積累何以實現的問題,這對于後世就成為一個未完成的開放式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列甯和羅莎•盧森堡都曾試圖提出過解答,而這兩種解答也分别代表了20世紀馬克思主義者們的兩個不同路徑。最後,Paul教授認為,列甯仍是在斯密和李嘉圖的範式下研究資本積累問題,實質上導緻了一種馬克思思想的倒退;而盧森堡通過研究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産與剩餘價值及資本積累之間的内在關系,真正推動了資本積累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随後,beat365体育官网何萍教授對Paul教授的報告作了點評,她認為Paul教授的報告為我們研讀《資本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資本積累何以實現的角度為切入點來研讀;同時,她指出随着20世紀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尤其是金融危機後,我們對馬克思《資本論》的研究應将問題的核心立足于資本積累問題,我們應在現代問題的範式下來展開學術研究。

在最後的提問交流環節,與會師生就馬克思《資本論》的版本區别、資本積累與階級的關系以及當代資本積累與勞動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提問,Paul教授以誠懇而幽默的方式一一作了解答。整個研讨會持續了近兩個半小時,整場研讨會受到了與會師生的好評。(王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