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知音(Véronique Alexandre Journeau)女士訪問我院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10-22
[知音教授為beat365体育官网學生講授《< 周禮>的音樂問題研究》時,演示講解
知音教授為beat365体育官网學生講授《審美的過程》]
9月29日上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亞太世界研究所東亞/西方語言藝術科研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知音 (Véronique Alexandre Journeau) 女士受聘BEAT365唯一官网客座教授儀式在哲學院大報告廳舉行。哲學院院長吳根友教授、外語學院法文系主任吳泓缈教授、文學院張箭飛教授、藝術學系副系主任汪餘禮副教授及beat365体育官网美學專業研究生、心理學系本科生等一百餘人參加了受聘儀式。鄒元江教授介紹了知音教授的學術成就。吳根友院長代表學校領導為知音女士頒發了BEAT365唯一官网客座教授聘書。學生代表為BEAT365唯一官网客座教授知音女士佩戴了校徽。知音教授随後發表了簡短的緻辭。聘任儀式後,知音教授為大家演奏了古琴曲《湘妃怨》,她的博士生張娜演奏了古筝曲《漁舟唱晚》,并與武大古琴社社長武金龍博士琴箫合奏了《秋風詞》,在場的師生也随琴箫之音低吟淺唱,現場的氣氛非常和悅典雅。
9月17-29日,知音教授為哲學院美學專業研究生系統講授了中國古代音樂美學課程。“中國古代音樂美學”專題課程共分為“文獻中的音樂”、“音樂是一種語言”和“在藝術交織中的音樂”三個部分。在“文獻中的音樂”部分的講授中,知音教授分别從哲學文獻(《周禮》、《禮記·樂記》)、曆史叙述文獻(《月令》、《呂氏春秋》、《淮南子》、《樂書要錄》)和詩歌文獻(《詩經》、《楚辭》、漢賦)等三個方面入手,全面細緻地分析了上述文獻中對音樂及其相關内容的表述。在知音教授看來,音樂在哲學文獻中與禮密不可分,在曆史叙述文獻中則表現為一個轉化的過程,而在詩歌文獻中更多地與情感相關聯。值得一提的是,在者一部分的教學中,知音教授特别選取了各個文獻中的重要章節讓學生當堂朗讀并作出解釋,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更好地思考文獻中所涉及的問題。盡管繁體字的文獻和繁難的問題對聽課的學生構成了挑戰,但也為他們今後更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此外,知音教授還圍繞課堂中所涉及的相關問題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布置了相應的作業并認真批改,同時也坦率地指出了作業中存在的不足。
在“音樂是一種語言”部分的講授中,知音教授分别從“名稱:音樂語彙”、“系統:音樂語法”和“語言:音樂‘講話’”等三個方面,從音樂學的角度對文本材料與出土文物做出了極為專業的解讀。在中西比較的語境中,知音教授不但在文本資料中充分發掘出與音樂學相關的諸多材料,如樂器與音符的名稱、十二律呂與旋宮轉調的運轉方式、中國古代音樂的記譜法等,還結合重要的出土文物(曾侯乙編鐘、編磬等)做出了審慎而具有啟發性的理論闡釋。
在“在藝術交織中的音樂”部分的講授中,知音教授充分利用多媒體影像資料,通過“音樂形象資料”、“對于音樂姿勢的比喻”等方面,借助敦煌壁畫、古琴琴譜等為大家展示了中國古代音樂與繪畫、詩歌的密切關系,展現出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在基本思維方式上的不同,并在更加廣闊的視域中探讨了音樂可視化的問題。此外,知音教授還将古琴帶到課堂之中,為學生演示并耐心講解課程中所涉及的細節問題。
在講課間隙,知音教授還面向全校師生作了題為《審美的過程》(17日)、《詩歌和音樂的聯系》(24日)、《< 周禮>的音樂問題研究》(29日)等三場系列講座。
在題為《審美的過程》的講座中,知音教授探讨了審美活動中感性實踐與理性反思之間交互往複的過程。她認為在審美過程中,姿勢(技術)、感覺、思想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審美概念産生于“感覺”向“思想”轉化的過程中。知音教授通過對西方的小提琴和中國的古琴的演奏法與記譜法的比較,說明西方藝術側重于“思想”與“姿勢”,而中國藝術則側重于“感覺”和“修行”。現代西方哲學家與藝術家意識到單從理論到技術不足以解決藝術的根本問題,開始逐漸将情感引入到哲學與藝術之中。由此體現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種态勢。在題為《詩歌與音樂的聯系》的講座中,知音教授主要探讨了中國傳統詩詞藝術中詞與樂的關系問題。她首先說明詩詞的結構與意思之間具有一緻性。其次,她又以陸遊的《鹧鸪天》及辛棄疾的《水龍吟》為例,對其詞文與同名古琴譜的樂曲進行對照分析,發現詞與樂之間也具有内在一緻性。這一發現重新連接起古典文學中詞與樂的關系,在詞樂傳統斷裂的當代可謂意義重大。第三場講座的主題是《< 周禮>音樂問題的研究》,其中探讨了《周禮》中所涉及的旋宮轉調等音樂問題。針對《周禮·大司樂》中對于古代禮樂活動的記載,知音教授從中看出十二律呂與天地陰陽及時節輪換的對應關系。如夏至和冬至對應返回,即從陽到陰和從陰到陽的轉變。這種返回或轉變并非生硬造成,而是像書法中的逆鋒起筆,欲左先右,欲下先上。她從數學統計學的角度得出,十二律呂和十二個月中五步之後的中斷對應于“三分損益法”中的分割計算。為了回到初始音,需要進行三次大三度音的轉換過程,正如通過十二律呂的四個級别而形成十二年的循環。這種觀點為《周禮·大司樂》中的旋宮轉調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
知音教授以其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理解方式,從中西比較的視角帶領師生們走進了傳統的中國禮樂世界,探讨了《周禮》中旋宮轉調的疑難問題、中國傳統詞曲藝術中詞文與樂曲的關系問題、中國古代音樂的記譜法問題、曾侯乙編鐘編磬的諸多疑難問題,以及禮樂與詩畫的微妙關系等問題。她的講授生動簡明,在講授中所體現出的嚴謹的治學态度、深厚的學術功底,以及對文獻解讀和分析的方法,使師生們受益良多。講座吸引了不同院系的師生以及許多武漢地區甚至從外地專程趕來的古琴和音樂愛好者前來聆聽。每次講座,師生們都積極地向知音老師提問,她也耐心的一一作了解答。
(beat365体育官网 莊嚴 趙婧 趙蝶)
知音教授簡介
知音(Véronique Alexandre Journeau)教授現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亞太世界研究所(Réseau Asie-Imasie)東亞/西方語言藝術科研中心(Axe scientifique “Langage artistique, Asie-Occident”)主任,博士生導師。法國信風(L’Harmattan)出版社“美學天地”叢刊主編,法國國際藝術交流協會(AIDIAA)會長。師承法國漢學大師于連、程抱一等專家在巴黎第七大學獲得漢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文人藝術裡對手勢之思辯》),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音樂史與音樂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中國古琴曲譜、意象與音樂研究》),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音樂學深入研究文憑(DEA),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獲得碩士學位(論文題目:《唐代詩人所見所聞之音樂演奏》)。知音教授精通法語、英語、德語、漢語、古希臘語,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美學理論、音樂理論、中國古代音樂演奏、中國音樂典籍考注、中國詩詞翻譯與接受等。知音教授還擅長演奏小提琴、鋼琴與中國古琴,曾任巴黎大學聯合交響樂團之小提琴首席。除此之外,她還對書法、音像錄制與剪輯制作有濃厚的興趣。個人專著:《中國音樂詩學》,(即将出版),《樂記考據譯注》(法國友豐書店,2008年),《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考據譯注》(法國友豐書店,2006年);主編專著:《隐喻與文化:字詞與意象》(巴黎信風出版社,2012年),《靈光乍現:戲言、巧合或無意識》(巴黎信風出版社,2011年),《藝術、語言與美學一緻性》(巴黎信風出版社,2010年),《音樂與生命感》(巴黎信風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