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我院校友江暢教授暢談“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問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10-22

10月19日晚,我院校友、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科研院院長、江暢教授來到beat365体育官网大報告廳,為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問題”的講座。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儲昭華教授、副書記龔文德參加了講座。講座由吳根友教授主持。

在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江暢教授主要圍繞構建當代價值觀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傳統價值觀到現代價值觀的發展流變曆程、當代價值觀核心内容與基本特征及構建當代價值觀的難題與對策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而生動的闡發。

首先,江暢教授從傳統價值觀的現狀、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以及市場經濟的新要求這三個層次闡述了構建當代價值觀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并從曆史角度梳理了價值觀發展流變的五個階段。它們分别為西周時期的宗族價值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價值觀的出現,西漢至鴉片戰争時期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鴉片戰争至新中國成立時期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博弈,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他分析了各階段價值觀特征及因革關系,既有宏觀把握又有微觀剖析。

其次,江暢教授認為當代價值觀正處于建構過程之中,其核心内容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即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他着重指出,“人民”指全體社會成員,“人民幸福”指全體社會成員的普遍幸福,這才是發展的終極目的。它有如下四個特征:人民性、平等性、社群性(集體性)和道德性。以平等性為例,一是源于馬克思主義對平等的強調,二是源于傳統農耕文化“均貧富”的觀念。他往往将當代價值觀與傳統和西方的價值觀相比較,進而凸顯其特征。

再次,江暢教授結合曆史與現實、理論與實際,談到了構建當代價值觀的難題與對策。難題之一是理論構建與實踐建構同時進行。相較于儒家價值觀與西方近現代價值觀的醞釀與完善,當代價值觀在建國之初就缺乏充分的理論設計,改革開放後處于“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況中,走了一條邊研究、邊設計、邊施工的道路,導緻許多消極後果。難題之二是價值觀多元競争的格局,始終面臨着如何構建一種主流認同又多元共存的價值觀。難題之三是市場化的沖擊,如何利用市場經濟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同時,克服其向社會各領域滲透造成的消極影響。難題之四為價值取向的兩難,即個體與整體、自由與平等、德治與法治的兩難,具體指當下價值觀推崇整體利益、共同富裕、高揚道德,與市場經濟強調個體利益、自由競争、法律治理之間的兩難。針對這一系列難題,江暢教授提出了相應對策。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清理深層次不合時宜的思想,如社會與國家同構的思想等;二是理論與現實結合以構建完善的當代價值觀,克服當下價值觀混亂矛盾的問題;三是将當代價值觀轉化為系統社會制度,确保其深入人心。

江暢教授的講座深刻生動,貼近現實,引起了與會師生的熱烈反響。在提問互動中,同學們就解放思想提出學者研究與政府口徑一緻性的問題,就當代價值觀重建提出新儒學與“援馬入儒”的問題,就西方女權運動提出當代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問題等,江教授一一給予了細緻而富有啟發性的解答。

最後,吳根友教授為講座做了總結。他說:“江暢教授的講演深入淺出,用《論語》的話來說,就是‘溫故而知新’。‘故’是長達三千年的傳統價值觀,‘新’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時代多元共存的價值新格局。建構當代價值觀就是構建‘故’與‘新’的和諧,以适應當代并影響未來。” (譚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