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實現儒學價值的可能性——陳衛平教授學術報告側記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4-30
2013年4月19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陳衛平教授做客beat365体育官网和國學院,在beat365体育官网大報告廳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論當代中國實現儒學價值的可能性”的學術報告。本場報告由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主持。
陳衛平教授的報告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如何理解當代中國實現儒學價值的必要性,其二是如何揭示和呈現儒學傳統,其三是如何在現實中實現儒學價值。針對如何理解當代中國實現儒學價值的必要性這一問題,陳衛平教授指出,當代中國的社會思潮,無論是自由主義所要求的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社會公平,還是保守主義所關心的道德問題,縱然在關注的具體細節上有不同,但其向傳統儒家思想中尋求資源的取向則是一緻的。從現代化的曆程逐步展開來看,學者們從現代化展開之前的一味批判并擯棄傳統,逐步認識到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絕非對立不能相容的,兩者是可以互補的。在如何揭示和呈現儒學傳統的問題上,陳衛平教授指出宋代以後官修正史中分立的《儒林傳》與《道學傳》分别代表了作用于實際生活中的傳統和出現于儒家典籍中的傳統。典籍上的傳統是被宣傳的、靜态的,又具有抽象性,因此它與實際生活的傳統有所差異。陳教授對二者區别的強調,其實是提醒我們要注意傳統特别是儒學本身的多樣性、豐富性,要從曆史的、具體的角度來理解這一傳統,而不僅僅把哲學史看成一種思辨的純粹抽象的曆史。對于如何在現實中實現儒學的價值,陳教授認為,最重要的将這些價值、精神制度化,把它們落實到具體的制度中。具體而言,則包括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制度設計中。
在随後的互動環節中,陳衛平教授對“如何讓傳統的好的東西保存下來”等提問進行了回應。陳教授認為,我們現在講的儒學價值的實現,并不是要完全照以往的形式來,不是照搬和複制,而是要表現其中的精神實質,這也正是我們當前學者要去完成的工作,即把那些傳統中好的、實質性的内容提煉出來。
整場報告中,陳衛平教授引經據典,并且時時列舉滕尼斯、塗爾幹、馬克思等歐美哲學家、社會學家的著作觀點,可見他對東西方哲學思想的了解如在指掌中,此次報告可謂一次智慧的盛宴。在互動環節結束後,主持人郭齊勇教授對本次講座做了全面而精簡的總結,本場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通訊員:黃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