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學術交流活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5-08-16
2001年5月1至30日,郭齊勇教授以客座教授的身份應邀在德國特裡爾大學作了“中國當代學術思潮”的講學,又應邀到萊比錫大學作“現代新儒學”的演講。2001年5月25日陳望衡教授出席韓國清州市文化與城市的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并發表論文:《曆史文化名城的美學魅力》,會後訪問韓國慶州大學、漢城大學、天主教大學 。
2001年6月21日至25日,我校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在昆明主辦了“馬克思主義2001年”國際學術會議。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以色列、日本的16位外國學者和國内各高校、科研機構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會,并就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向進行了廣泛的對話和交流。陶德麟教授和汪信硯教授分别主持了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的十二位代表(陶德麟教授、雍濤教授、陳祖華教授、汪信硯教授、何萍教授、趙凱榮教授、姜錫潤副教授、蕭詩美副教授以及趙士發和李佃來老師等)均在會議上作了專題報告,充分地顯示了BEAT365唯一官网在馬克思主義特别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面的雄厚學術實力。
2001年7月吳根友教授出席北京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會,并在會議第七分組會上發言。
2001年7月至10月,陳望衡教授訪問日本,7月至9月訪問信州大學,9月25 日與日本信州大學纖維學部感性工學系的教師交流,題目是:美學 感性 中國文化 。
2001年8月31日陳望衡教授出席日本東京第 15 屆國際美學會議并發表論文:《技術理性與技術美》。
2001年9月10日至15日段德智教授和桑靖宇博士應邀出席由國際萊布尼茨學會和德國柏林理工大學主辦的主題為“沒有什麼是沒有理由的:萊布尼茨著作中的人、自然與技術”的第7屆國際萊布尼茨會議,該會議是萊布尼茨研究領域中規格最高的會議,本屆會議有近500名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出席。段德智教授和桑靖宇博士分别向會議提交了題為《萊布尼茨的和諧學說及其同中國陰陽和諧學說的根本差異》和《萊布尼茨哲學中的微知覺理論》的論文,段德智教授還作了題為“關于中國當代萊布尼茨研究的幾個問題”的發言,扼要地介紹了1978年以來我國在翻譯萊布尼茨原典、譯介西方萊布尼茨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萊布尼茨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2001年9月12日陳望衡教授出席日本東京感性工學年會并發表論文:《 20 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研究》。
2001年9月29日陳望衡教授出席日本金澤市世界工藝都市會議全球化與青年讨論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青年》。
2001年9月呂有祥教授到澳門出席“六祖惠能思想國際學術研讨會”。
2001年9月beat365体育官网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在我校成功舉辦了“熊十力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讨會”,蕭萐父、馮天瑜、郭齊勇主持了會議。來自海内外的著名專家任繼愈、湯一介、方克立、Karl·Heinz Pohl、成中英、李紹昆、吾妻重二、樋口勝、林安梧、歐祟敬、塗又光、陳來、胡偉希、高瑞泉等八十餘人濟濟一堂,深入研讨熊十力哲學本體論與西學、佛學、理學的關系,及其當代意義與價值,20世紀中國哲學之發展及當代新儒學問題,涉及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文明對話、全球倫理、知識與價值、新軸心時代的人類文明等。
2001年10月蕭漢明教授出席在台北舉行的兩岸易學研讨會。
2001年11月田文軍教授赴台灣參加的七屆儒學研讨會。
2001年11月10日陳望衡教授出席馬來西亞吉隆坡方修作品國際研讨會:《琴心劍氣,風清骨峻——方修舊體詩美學風格談》。
2001年11月28日,陳望衡教授在馬來西亞新山南方學院中文系演講: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周易的精神。
2001年12月8日,陳望衡教授在新加坡聯合早報、華源會、新加坡文藝協會、新加坡熱帶文學俱樂部演講:儒學倫理與全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