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文化哲學品格及其意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研究團隊”第二場學術沙龍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01-09

2016年1月6日上午,何萍教授在哲學院南樓114會議室作了主題為“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文化哲學品格及其意義”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李志教授牽頭主辦。該團隊于2016年6月籌備組建,依托不同學科間的對話與交流,整合各個學科的理論資源,從不同的路向開展和推動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創新研究。

何萍教授長期緻力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文化哲學的特質有着獨到的見地和深刻的理解。在本次講座中,何萍教授主要闡述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内容: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兩種傳統;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文化哲學品格;葛蘭西實踐哲學的當代影響。何教授從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兩種傳統入手進行了闡釋。她指出,以往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存在兩種傳統:一是曆史哲學的傳統,即馬克思将“實踐”闡發為存在的範疇,“實踐”就是以勞動為核心内容的創造類生命的活動,是人類自我創造的文化範疇;二是認識論的傳統,把“實踐”作為一種理性思維形式。在這兩種傳統中,葛蘭西無疑繼承了前一種傳統。葛蘭西哲學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轉向的的代表,一方面繼承了意大利的本土哲學的曆史本體論傳統,重現了以實踐為核心範疇的曆史本體論;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列甯對意識形态的研究主題,對實踐做了文化哲學的定義,并突破了傳統的西方知識本體論架構。在此基礎上,何教授解釋了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文化哲學内涵,即“人人都是哲學家”和文化領導權。最後,何教授進一步講述了葛蘭西實踐哲學的當代影響。葛蘭西的實踐哲學,一方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内部的發展,如阿爾都塞的批判、英國文化唯物主義和拉克勞墨菲的相關理論都受其影響;另一方面則成為當代新自由主義的思想來源,通過新自由主義成為一種可以廣泛應用的分析範式。

講座結束後,何教授與在座的各位師生就葛蘭西實踐哲學的文化哲學品格的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并鼓勵同學們在學術研究中學習馬克思的原型分析方法,注重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研究。

(康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