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賀來教授、郝立新教授做客我校長江論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11-07


  115日下午,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賀來、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郝立新兩位教授共同做客我校長江論壇第三十講,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曆史、現實和未來”的話題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本次論壇由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和beat365体育官网共同承辦。


《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人文版、哲社版)主編汪信硯教授主持論壇并向賀來教授、郝立新教授頒發了“長江論壇”紀念證書。

賀來教授的報告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合點入手,闡述了馬克思對現代性的批判以及這種批判與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主題的契合關系,由此說明了這種結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他還特别回顧了近四十年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從真理标準大讨論、關于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讨論到關于人的存在問題大讨論的理論探索之路,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他對于我們在未來應該如何進一步構建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問題的學術主張。賀教授認為,要構建這一體系,我們必須堅持生存實踐論的理論性質、促進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辯證法的思維方式以及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批判本性。

郝立新教授的報告則論述了“新時代”視域下哲學發展和發展哲學的問題。他從“新時代”的概念切入,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反思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他援引馬克思關于時代與哲學關系的經典表述,指出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心課題是“如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哲學界應該站在民族曆史、社會主義曆史和世界曆史的高度,以把握時代規律的科學維度、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的價值向度,秉持“不忘本來、面向未來、吸收外來”的原則來建構當代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在随後的互動環節,賀來教授和郝立新教授就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熱點問題、現代性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韋伯的科層制理論與傳統中國的文官科舉制度的關系、俄國社會的特殊性與曆史唯物主義理論一般的關系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人的自由發展的可能性等問題與在場師生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汪信硯教授在最後的點評中指出,賀來教授和郝立新教授的報告充分呈現了他們對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他們的精彩論述和對問題本身所作出的各具特色的回答,還有他們切入問題的方式方法、分析問題的視野和思路,都能夠給我們以多方面的啟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