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海德格爾論保羅——生存哲學的源頭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4-17

林子淳教授應beat365体育官网和BEAT365唯一官网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邀請,于4月13日晚上6點在哲學院振華樓B301,做了題為“海德格爾論保羅”的學術講座。金志謙博士主持了這場講座,程勇副教授等多名老師和衆多同學齊聚一堂,林教授則用生動的語言和厚實的現象學知識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

講座一開始,林教授就解釋了作為哲學家的海德格爾論保羅的用意,他對保羅文本進行的“非宗教诠釋”着眼點依然是為了自己的現象學哲思。

林教授察覺了海德格爾生存論哲學中的基督教思想源頭,他向死而生的存在主義哲學,通過路德的思想回到保羅文本中的終末時刻。林教授為大家解釋了海德格爾這一哲學進路,首先海德格爾認同路德所說的,神學的對象并非需要通過形而上學對世界的思考來獲得,反對墨蘭頓的觀點,并認為神學完全可以從宗教經驗直接建構。海德格爾的使命是繼承和恢複這個路德的“新教原則”以對抗海德格爾當代的文化傳統,為完成這個使命,海德格爾從保羅文本中也吸收了大量思想精華,林教授舉例闡述,保羅在《聖經·加拉太書》介紹自己皈依基督教的經曆,說這是一種原初的經驗,海德格爾由此認為對象化的研究方式往往會使對象消逝,而現象學的方法恰恰就是要回到原初經驗中去經驗對象自身。所以,海德格爾在《形式顯示的現象學》提出“形式指引”的進路,生命現象的意義整體必須在實行中才能得到确定。在《存在與時間》一書中的任務就是用現象學的方法揭示存在的意義。海德格爾指出對存在的探究隻有按“存在者”在其生存中的領悟,因此對人的存在,作出前意識分析便成為重點。林教授更進一步指出,海德格爾還把保羅文本中非常重要的“時候、日期”這樣的話語,演變為《存在與時間》中“時間”(Zeit)和“時刻”(Augen-blick)重要的概念,死亡就是生活經驗中喚起本真生存的一個終極的實在,人的時間性也是由此而變得完全。在海德格爾對保羅文本的解讀中,對于“再臨”問題的解釋,海德格爾也相似,不是對客觀“時候”的追尋,而是對要“在上帝面前”的決斷。

講座最後,林教授還幽默地指出海德格爾的這種“決斷”推向了極端,變為對希特勒的效忠。各位老師和同學們對講座的内容展開了豐富而深刻的讨論,林子淳教授也對師生們的問題和讨論給出了精彩的解答和回應。

(張帥胡宗超王偉平)

Baidu
sogou